挥却历史的雾霭——对穆旦诗歌代表作的清理
Unfogging the History——Reinterpretations of the Representative Poems of Mu Dan
作者:刘纪新;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1,(02):-58-64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穆旦;诗歌;代表作;《赞美》;《诗八首》;《隐现》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在穆旦的诗中,《赞美》、《诗八首》是公认的代表之作,《隐现》近年来备受关注,也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是,《赞美》在穆旦的诗中仅是一个特例,不具备代表性。《诗八首》在后人的阐释中偏离了穆旦诗歌创作的主线,使其无法正确"代表"穆旦的风格。《隐现》一出场就被蒙上宗教的面纱,遭遇误读。只有挥却历史的雾霭,找到并循着贯穿诗人四十余年诗歌创作的核心脉络,才能踏上其诗歌艺术的峰顶。
参考文献
①参见易彬:《论穆旦诗歌艺术精神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华东师范大学2007届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方长安、纪海龙:《穆旦被经典化的话语历程》,《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①王佐良:《一个中国诗人》,初刊于英国伦敦LIFE AND LERRERS,1946年6月号;后又刊于北京《文学杂志》,1947年8月号;本文据《蛇的诱惑》,穆旦著,曹元勇编,珠海出版社1997年。以下引言出处同。
②参见郑敏:《诗人与矛盾》,载杜运燮等编《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怀念诗人翻译家穆旦》,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年;孙玉石:《穆旦的〈诗八首〉解读》,载《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①相关文章参见王毅:《围困与突围:关于穆旦诗歌的文化阐释》;易彬:《王佐良论穆旦——兼及其他穆旦研究》,《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李方:《解读穆旦诗中的“自己”》;吴允淑:《穆旦的诗歌想象与基督教话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年第1期;段从学:《从〈出发〉看穆旦诗歌的宗教意识》,《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3期;王学海:《穆旦诗歌中不存在宗教意识》。
[1]易彬.赞美:在命运和历史的慨叹中——论穆旦写作(1938—1941)的一个侧面[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5).
[2]穆旦.他死在第二次[M]//穆旦诗文集:第2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穆旦.《慰劳信集》——从《鱼目集》说起[M]//穆旦诗文集:第2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孙志鸣.我所了解的诗人穆旦[J].黄河,1997,(5).
[5]孙玉石.穆旦的《诗八首》解读[M]//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M].郜元宝,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5.
[7]王毅.围困与突围:关于穆旦诗歌的文化阐释[J].文艺研究,1998,(3).
[8]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53.
[9]潘知常.诗与思的对话——审美活动的本体论内涵及其现代阐释[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167-168.
[10]唐湜.九叶诗人:“中国新诗”的中兴[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1]唐祈.现代派杰出的诗人穆旦——纪念诗人逝世十周年[J].诗刊,1987,(2).
[12]袁可嘉.诗人穆旦的位置——纪念穆旦逝世十周年[M]∥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怀念诗人翻译家穆旦.
[13]谢冕.一颗星亮在天边——纪念穆旦[J].山花,1996,(6).
[14]张同道.带电的肉体与搏斗的灵魂——论穆旦[J].诗探索,1996,(4).
[15]骆寒超.论“九叶”诗派及其代表诗人穆旦[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4).
[16]李蓉.现当代文学“身体”研究的问题及其反思[J].文艺争鸣,2007,(11).
[17]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57.
[18]张桃洲.宗教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浪漫品格[J].江海学刊,2003,(5).
[19]王学海.穆旦诗歌中不存在宗教意识[J].文学评论,2007,(6).
[20]李方.解读穆旦诗中的“自己”[J].诗探索,1996,(4).
[21]唐湜.搏求者穆旦[M]∥新意度集.北京:三联书店,1990.
[22]默弓(陈敬容).真诚的声音[M]∥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怀念诗人翻译家穆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