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康区陕商在汉藏互动与文化交流中的角色
    The Role of Shaanxi Merchants of the Kham Region  in the Cultural Interaction between Han and Tibetan Ethnical Groups since the Early Qing Dynasty
    作者:石硕;邹立波;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1,(03):-5-11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陕商;康区;汉藏互动
    Key words: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清代至民国时期康区汉、藏民族互动与文化交融研究”(2009JJD770027)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文摘要
    自清代初期以来,陕商始终在康区汉藏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不仅在于陕商善于把握商机,构建起层级式的商贸网络,扩大与藏区社会的商贸接触面,还在于陕商重视文化与社会交往在汉藏族际贸易中的作用,通过尊重、效仿藏民生活方式和频繁的社会接触与互动,推动贸易的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陕商扮演着向康区传播汉文化与吸纳藏文化因素的双重角色,客观上推动了康区汉藏文化交融。
    参考文献
    
- [1]陈崇凯.陕商在开拓“西西”汉藏贸易中的历史作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4). 
- [2]李刚,郑中伟.明清陕西商人与康藏锅庄关系探微[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0,(6). 
- [3]李刚.陕西商帮史[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 
- [4]王振忠.豆腐、老陕、狗,走尽天下有(下)[J].读书,2006,(5). 
- [5]佚名.西康之茶叶调查[J].康藏前锋,1934,(2.1). 
- [6]高长柱.西康实业纪要[J].开发西北,1935,(4.1-2). 
- [7]李苞.嘉庆巴塘诗钞.卷上.巴塘[M].嘉庆二十二年刻本. 
- [8]吴文晖,杨锡福.如何建设西康经济[J].边疆问题研究会.青年月刊副刊.边疆问题,(6). 
- [9]吴廷伟.西藏纪程[M]∥吴丰培.川藏游踪汇编.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32. 
- [10]张赵才,等.民国荥经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413. 
- [11]乾隆打箭炉厅志[M]∥张羽新.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方志汇编(40),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 [12]来作中.解放前康区的商品交换[Z].甘孜州文史资料(13),康定:中国政协甘孜州委员会,1993:128. 
- [13]杨益三.德泰合的盛衰[Z].康定县文史资料选辑(1),康定:中国政协甘孜州康定县委员会,1987:94. 
- [14]谭英华.说“锅庄”[G]∥赵心愚,等.清季民国康区藏族文献辑要(上).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 
- [15]腾蛟.开发康藏与三殖政策(续)[J].康藏前锋,1934,(1:5). 
- [16]陆予新.康北经济杂谈[J].西康经济季刊,1942,(1). 
- [17]刘赞廷.民国稻城县图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成都:巴蜀书社,1990:804. 
- [18]台克满.西藏东部旅行记[J].高上佑,译.康藏前锋,1935,(2.4-5). 
- [19]查骞.边藏风土记.卷一.边地出产[M]∥西藏学文献丛书别辑(6),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 
- [20]唐柯三.赴康日记[M].南京:新亚细亚学会出版科印行,1934:28. 
- [21]巡员张懋昭关于西康概况呈文[M]∥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时期西藏及藏区经济开发建设档案选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399. 
- [22]任乃强.西康图经[M].拉萨:西藏古籍出版社,2000:418. 
- [23]格勒.甘孜藏族自治州史话[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76. 
- [24]张硕人.康行散记[J].新中华(复刊),1945,(3.5). 
- [25]程裕淇.西康剪影[M].重庆:独立出版社,1945:24-25. 
- [26]冯云仙.西康关外日记(二)[J].蒙藏月报,1936,(6.6). 
- [27]朱增鋆.川边屑政[M]∥赵心愚,等.康区藏族社会珍稀资料辑要(上).成都:巴蜀书社,2006:161. 
- [28]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纂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续编.康藏[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67. 
- [29]徐思执.康南旅行记[J].康导月刊,1938,(1.1). 
- [30]钱召棠.道光巴塘志略[M]∥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方志汇编(39),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506. 
- [31]刘赞廷.民国康定县图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成都:巴蜀书社,1990:14. 
- [31]四川康定县志编撰委员会.康定县志[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5:465,518. 
- [33]江裕兴,青镇东.解放前道孚县城汉团的习俗和庙会概述[J].道孚县文史资料选辑(1),道孚:中国政协道孚县委员会,1985. 
- [34]石硕,邹立波.会馆、宗教信仰与汉藏关系——对巴塘关帝庙多重社会文化内涵的阐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6). 
- [35]柯象峰.西康纪行[J].边政公论,1940,(1.3-4). 
- [36]苏里虚生.被弃的异族女儿[J].新西康,1938,(1.3). 
- [37]贺觉非.西康纪事诗本事注[M].林超,校.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109. 
- [38]何许人.康南游记[J].康导月刊,1942,(4.2-3). 
- [39]陈序经.文化学概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27. 
- ①参见刘绍伯:《炉霍史轶》,载炉霍县史志办:《炉霍县史志资料选辑》(1),1992年。该书撰写于1944-1946年间。 
- ①巴塘“有街市,皆陕西客民贸易于此”。参见魏源著,韩锡铎、孙文良点校:《圣武记》,中华书局,1984年,第232页,附《康輶纪行》。今本无,参见姚莹:《康輶纪行、东槎纪略》合本,黄山书社,1990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