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族建构语境下国人对边疆地区多元文化及教育方略的认识——侧重20世纪30-40年代的西南地区
Understanding the Multi-cultural Border Areas and Education Strategi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ationality Building——Focusing on the Southwest China of the 1930s and1940s
作者:汪洪亮;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1,(04):-56-62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国族建构;文化多元;边疆教育;西南地区;1930-40年代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民国时期边疆政治与边政学》(09CZS020)
中文摘要
民国时期边疆危机突出,尤其是在抗战时期,亟须各族团结,国族构建成为当时急务。但因国内文化多元,族群众多,边疆教育成为构建国族的重要途径。西南地区在抗战时期成为民族复兴基地,此区域的边疆教育倍受国人关注。因此,梳理国族构建语境下国人对西南民族多元文化与边疆教育方略的论述,可以了解当时国人为构建国族与发展边疆教育所作的学术努力。
参考文献
②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有周泓《民国时期的边疆教育制度》,《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孙懿《抗战时期民国政府的边疆教育政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4期;马玉华、李艳《民国时期西南地区的边疆教育研究》,《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3期;张建中、田正平《近代边疆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创立与演变——以中央政府一级为中心的考察》,《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3期;田正平《近代边疆教育研究的思考》,《西北师大学报》2009年第3期。另有两篇硕士论文:聂春燕《20世纪30、40年代开发西北大潮中的边疆教育》,四川大学2005年;张永民《抗战时期的西南边疆教育研究》,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这些论著均着意于史实陈述,较少关注当时国人关于边疆教育的讨论。
①有意思的是,此时标举边疆研究的各种社团和刊物如雨后春笋出现,而以“民族”为名的社团与刊物寥若晨星,那时涉及民族问题往往用边疆问题来代替。民族研究自然就被边疆研究或边政学研究所代替了。“用‘边疆’来替代‘民族’,这让人感觉到一种对政治统一的强调”,参见《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边疆和边政研究——李绍明先生访谈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12期。
②参见张廷休《苗夷汉同源论》,《中央周刊》1939年4月,第33期;《再论夷汉同源》,《西南边疆》第6期,1939年5月;《边疆教育与民族问题》,《学生之友》1941年第1期。在这些文章中,张廷休反复推广其同源论。
[1]汪洪亮.中国边疆研究的近代转型——20世纪30-40年代边政学的兴起[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0,(5).
[2]林齐模.从汉族国家到中华民族国家——孙中山民族建国思想的发展[J].云南社会科学,2008,(6).
[3]孙中山.民族主义[M]∥孙中山选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590,598.
[4]秦孝仪.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19)[M].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216.
[5]吴文藻.边政学发凡[J].边政公论,1:5-6,1942.
[6]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N].益世报,1939-02-13.
[7]岑家梧.论民族与宗族[J].边政公论,3:4,1944.
[8]顾颉刚.续论中华民族是一个——答费孝通先生[N].益世报,1939-05-08.
[9]于右任.时代政治家效忠国族[J].黄埔,1:17,1938.
[10]林时懋.国族至上的真谛[J].国论,1939,(18).
[11]黄奋生.泛论边疆教育[J].西北通讯,1947,(3).
[12]朱家骅.代序[M]∥边疆教育概况续编.教育部边疆教育司,1947-08.
[13]陶云逵.论边政人员专门训练之必需[J].边政公论,1:3-4,1941.
[14]张廷休.西南民族问题与边疆教育[J].训练月刊,1940,(6).
[15]胡耐安.将何以开展边疆教育[J].边政公论,1:5-6,1942.
[16]曹树勋.边疆教育新论[M].正中书局,1945:4.
[17]教育部边疆教育司.边疆教育概况续编[M].1947:2.
[18]江应樑.请确定西南边疆政策[J].边政公论,7:1,1948.
[19]秋生.抗建中的西南民族[J].现代中国,1939,(11).
[20]陈国钧.贵州省的苗夷教育[M]∥陈国钧,吴泽霖.贵州苗夷社会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40.
[21]凌纯声.建设西南边疆的重要[J].西南边疆,1938,(2).
[22]邓俊康.现阶段的西康边民教育[J].康导月刊,1943,(5).
[23]林达珊.凉山边民教育的现况及其改进意见[J].边疆通讯,1948,(8-9).
[24]西尊.边疆政治与教育问题——边疆开发与国防问题研究之一[J].地方行政,2:2,1941.
[25]梁瓯第.民族政策与边疆教育[J].广西教育研究,1:6,1941.
[26]蒋致远.中华民国教育年鉴(第二次第四册)[M].台北:宗青图书公司,1991:1213.
[27]徐益棠.边疆教育的几个原则[J].学思,2:3,1942.
[28]黄熙庚.边疆教育的特性及其应有之设施[J].贵州教育,1942,(7-9).
[29]教育部西南边疆教育考察团关于改进西南各省边疆教育总建议书[G]∥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教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151-17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