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哲学的源头活水——“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再讨论
Going Upstream to the Source of Philosophy:One More Debate on "The Legitimacy of Chinese Philosophy"
作者:黄玉顺;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1,(04):-12-19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中国哲学;合法性;哲学的源头活水;所以为法;所以迹;重建形而上学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十年前"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讨论之所以不了了之,是因为不论是提出质疑者,还是为之辩护者,都事先预设了所谓"哲学"的某种固定标准模式,即哲学之"法"或"迹",而没有触及哲学之"所以为法"、"所以迹"的问题,即没有触及哲学的源头活水——生活或存在及哲学由此源头活水而流变的问题。这就使得所谓"哲学"成为了一种凝固不变的、与现实生活无关的东西,成为了一种关于"器"而不是"道"的言说,从而丧失了存在的开放性、发展的可能性。中国哲学学科发展的核心任务,既不是回到前现代的形而上学,也不是遵从后现代主义的拒绝形而上学,而是从当今世界、当今社会的现实生活出发,去重建形而上学。
参考文献
①David L.Hall,Roger T.Ames,Thinking Through Confucius(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87);David L.Hall,Roger T.Ames,Anticipating China:Thinking through the Narrativ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tate University ofNew York Press,1995);David L.Hall,Roger T.Ames,Thinking From the Han,Self,Truth,and Transcendence in Chineseand Western Culture(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8)
①参见黄玉顺《复归生活、重建儒学——儒学与现象学比较研究纲领》,《人文杂志》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07年第2卷第3期全文译载。
②参见《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的问题、方法和向度”学术座谈会纪要》,葛兆光发言,2003年1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联合举办,孔子2000网站(www.confu-cius2000.com)。另见葛兆光:《穿一件不合尺寸的衣衫——关于中国哲学和儒教定义的争论》。
[1]郑家栋.“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Z]∥中国哲学年鉴(2001).
[2]郑家栋.“中国哲学史”写作与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困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3).
[3]胡适日记全编(五)[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427-430.
[4]王泛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谱系[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304-306.
[5]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三十七册[M].黄山书社影印本:359.
[6]傅斯年.与顾颉刚论古史书[M]//傅斯年全集:第四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
[7]葛兆光.穿一件不合尺寸的衣衫——关于中国哲学和儒教定义的争论[J].开放时代,2001,(6).
[8]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6.
[9]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1.
[10]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11]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19:1.
[12]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3.
[13]牟宗三.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0.
[14]谢无量.中国哲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1916:2.
[15]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M].陈小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68.
[16]黄玉顺.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第一讲第一节[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17]黄玉顺.当下性:中西马对话的共同场域[J].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9,(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