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红楼梦》中的腐败及其成因的哲学思考
Corruption in the Gilded Age: Some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 of the corruption in Dreams of Red Chamber and its causes
作者:成穷;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8,(01):-105-112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腐败;《红楼梦》;盛世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红楼梦》中的腐败可概括为经济腐败、政治腐败与作风腐败三类。与腐败之产生、膨胀有关的因素主要有四:需要与匮乏为其生存因素;贪欲与权势欲为其人性因素;权力结构的不合理与有效监督的缺失为其制度因素;而道德的低下与信仰的空白则为其精神因素。尽管我们不可能将腐败清除殆尽,但却可以通过对上述因素的疏导、监督与改善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
参考文献
[1]曹松林.乾隆朝的贪污腐败[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
①参见“严嵩抄家物资清单”,载《中国古代丑史》第5卷第2769—2828页,吉林摄影出版社,1992年。
②所谓“复核”,是指对事情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违反正义的情况的纠正。这种纠正通常是由具有强制力的司法机关来实施的,故又称为“法律正义”。违反正义的实质是对原先平衡的破坏,而“纠正正义”的基本任务则是要恢复原来被打破了的平衡。“一个人做下了错事,另一个人承受了这件错事,或者一个人施加伤害,另一个人受到伤害,……法官的努力就在于以刑法的手段,从攻击者拿走他所攫取的东西,使他们恢复平等。”(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3部第9章)这就是为什么“天平”成为正义象征的缘故。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不惟分配与持有领域中的不义得不到纠正,而且还会造成纠正领域即司法的腐败。一旦司法出现大面积腐败,一个社会就毫无正义可言了,因为纠正领域的正义是制度抑制的最后一道防线。当这道防线也崩溃的时候,不正义的行为就会肆无忌惮地到处横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