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神仙传》创作理论考源——以《左慈传》为考察中心
A Study of the Creation and Theory of Ge Hong's Shenxian Zhuan: Centering on the Biographies of Zuo Ci
作者:何剑平;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7,(01):-79-86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神仙传;左慈;变化术;神通;志怪小说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战国至秦汉的神仙方术传统和魏晋之际输入中土的佛教神通观是葛洪《神仙传》中左慈等方士变化之术的两个理论来源。其中后者极大丰富了道教物类变化术的表现类型,对中古志怪小说表现神通情节和神通道人起到示范作用,而此一特征早在葛氏写作《抱朴子内篇》时已肇其端。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M]//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孙昌武.作为文学创作的仙传———从《列仙传》到《神仙传》[J].济南大学学报,2005,(1).
[3]詹石窗.道教文学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129.
[4]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修订本[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339.
[5]大正新修大藏经[Z].东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1924-1934.
[6]普慧.南朝佛教与文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2:242.
[7]任继愈.中国道教史:增订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9.
②参后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佛说长阿含经》卷九《(一○)第二分十上经第六》,《大正藏》1册54b、58a。
①《抱朴子内篇.自叙》:“至建武中乃定,凡著《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又撰俗所不列者,为《神仙传》十卷。”可见,传应作于东晋元帝建武之后。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377页,中华书局1985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