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念是何以可能的?——基于“生活儒学”阐释的中国价值论
How Is the Idea of Value Possible?Chinese Theory of Value Explained in View of Life-Confucianism
作者:黄玉顺;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7,(01):-10-17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价值;观念;可能;生活;儒学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价值”的观念是何以可能的?这是今日探索价值论问题的基本的发问方式。这种追问所指向的不是任何形而上的、或者形而下的存在者,而是存在本身;因此,这样的发问意味着价值观念的当代重建,而不是简单地回复到任何原教旨主义式的传统价值观念。在儒家的观念中,存在就是生活;因此,生活及其仁爱情感显现乃是一切存在者的大本大源所在,也是价值论建构的源头活水所在。
参考文献
[1]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蓝公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41.
[2]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二卷第一部分[M].倪梁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285.
[3]黄玉顺.形而上学的奠基问题———儒学视域中的海德格尔及其所解释的康德哲学[J].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2).
[4]黄玉顺.论生活儒学与海德格尔思想[J].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4).
[5]亚里士多德.工具论[M].李匡武译.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6]周易[M].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7]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M].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36.
[8]黄玉顺.中西自然价值观差异之我见[J].理论学刊,2004,(3).
[9]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5.
[10]梯利.西方哲学史[M].葛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8.
[11]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M].陈小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5.
[13]礼记[M].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14]肖娅曼,黄玉顺.华夏民族“是非”价值观念是何以可能的[J].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6).
[15]肖娅曼.汉语系词“是”的来源与成因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6:352.
[16]罗素.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3.
[17]蒙培元.情感与理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8]黄玉顺.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生活儒学”答问[M]//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黄玉顺“生活儒学”自选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19]蒯因.论何物的存在[M]//从逻辑的观点看.江天骥,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0]论语[M].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21]牟宗三.五十自述[M].台湾:鹅湖出版社,1989:88.
[22]孟子[M].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23]肖娅曼.索绪尔“价值”理论初探[J].社会科学研究,1993,(4).
①“‘生活儒学’阐释”这个短语意味着:我们并不现成地预设一个客观化地摆在那里的“儒学”,否则,面对那样一个对象性的“儒学”,我们势必在理论上陷入“认识论困境”。正如一切历史问题一样,儒学也总是在当下的阐释中生成的;而此“当下”便是作为存在本身的生活本身,便是先在于形上学的生活感悟。参见黄玉顺:《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黄玉顺“生活儒学”自选集》。
②参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导论第一章第一节对“存在”与“存在者”之区分的讨论;《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载《面向思的事情》。
③参见黄玉顺:《绝地天通:天地人神的原始本真关系的蜕变》。
①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说:“对这种存在者(此在)的阐释面临着独特的困难,这些困难的根源在于这一专题对象的存在方式本身,在于专题化活动的存在方式本身。”(19页)这就是说,阐释,作为存在论的事情,乃是专题化的,是一种“存在论的专题思考”(18页);此时的此在已经成为了专题对象。他明确指出了《存在与时间》“这部探索的专题对象”就是“存在者的存在,或一般存在的意义”(32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