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参见南怀瑾《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台北:东西精华协会1976年;王永会《〈百丈清规〉与中国佛教僧团的管理创新》,《宗教学研究》,2001年第2期,《〈百丈清规〉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中华文化论坛》,2001年第1期,《禅宗清规与中国佛教寺院僧团管理制度》,《四川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王公伟《丛林仪轨与袾宏的丛林改革》,《宗教学研究》,2002年第2期;刘小平《〈百丈清规〉与唐代佛教寺院经济变迁》,《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①关于中土佛教与政治的关系以及佛教特权的盛衰,参见许里和著,李四龙、裴勇译《佛教征服中国》,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30-133页、277-283页、326-337页;谢重光《魏晋隋唐佛教特权的盛衰》,《历史研究》,1987年第6期;刘长东《宋代佛教政策论稿》,成都:巴蜀书社,2005年,第119-130页。
②参见《全唐文》卷26《禁百官与僧道往还制》、《禁创造寺观诏》;卷28《禁僧道掩匿诏》、《分散化度寺无尽藏财物诏》;卷29《卷禁僧道不守戒律诏》;卷30《括检僧尼诏》、《禁僧徒敛财诏》、《澄清佛寺诏》、《禁僧俗往还诏》等。
①参见田中良昭《敦煌禅宗文献の研究》,东京:大东出版社1983年,第467-468页;杜继文、魏道儒先生《中国禅宗通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65-70页;刘长东《宋代佛教政策论稿》,第220-221页。
②如普愿禅师躬耕南泉三十年(《宋髙僧传》卷11普愿本传,256页);白云禅院大禅师转徙开山垦田(澄玉《疎山白云禅院记》,《全唐文》卷920,第9592页)。
①[北齐]那连提耶舍译《月灯三昧经》卷6有“乞食十利”(《大正藏》,15册第586页下);[唐]达摩流支《佛说宝雨经》卷8有“乞食十为”(《大正藏》,16册第316页中)。
[1]望月信亨.望月佛教大辞典[K].东京:世界圣典刊行协会,1978:3075.
[2]慈怡.佛光大辞典[K].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5730.
[3]任道斌.佛教文化辞典[K].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253.
[4]赞宁.宋僧史略[M]∥大正藏:第五十四册.东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1924-1932.
[5]志磐.佛祖统纪[M]∥大正藏:第四十九册.
[6]昙无谶.大般涅槃经[M]∥大正藏:第十二册.387上.
[7]佛陀什,竺道生.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M]∥大正藏:第二十二册.152上.
[8]赞宁.宋高僧传[M].范祥雍,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
[9]佛陀耶舍,竺佛念.长阿含经[M]∥大正藏:第一册.
[10]鸠摩罗什.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M]∥大正藏:第八册.
[11]望月信亨.佛教经典成立史论[M].京都:法藏馆,1978:425-441.
[12]鎌田茂雄.中国佛教通史:第二卷[M].关世谦,译.台北: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6:274.
[13]道宣.续髙僧传[M]∥大正藏:第五十册.
[14]僧祐.出三藏记集[M].苏晋仁,萧鍊子,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5.
[15]慧皎.高僧传[M].汤用彤,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2.
[16]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3:78.
[17]范晔.后汉书[M].李贤,等注.北京:中华书局,1965:1428.
[18]僧祐.弘明集[M]∥大正藏:第五十二册.
[19]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0]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463.
[21]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M].王邦维,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5:221.
[22]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3158.
[23]费长房.历代三宝纪[M]∥大正藏:第四十九册.53中.
[24]道世.法苑珠林校注[M].周叔迦,苏晋仁,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
[25]东初.中国佛教近代史[M].台北:东初出版社,1974:198.
[26]道宣.广弘明集[M]∥大正藏:第五十二册.
[27]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8]宋敏求.唐大诏令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591.
[29]长孙无忌,等.唐律疏议[M].刘俊文,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143-145.
[30]佚名.庆元条法事类[M].燕京大学图书馆藏版,1948.
[31]大元圣政国朝典章[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32]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51.
[33]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85.
[34]何宁.淮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821.
[35]谢和耐.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M].耿升,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97.
[36]段成式.酉阳杂俎[M].方南生,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38.
[37]刘长东.宋代佛教政策论稿[M].成都:巴蜀书社,2005.
[38]迦叶摩腾,法兰.四十二章经[M]∥大正藏:第十七册.722下.
[39]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M]∥大正藏:第十七册.113下.
[40]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2545.
[41]潘重规.父母恩重经讲经文[M]∥敦煌变文集新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412.
[42]契嵩.镡津文集[M]∥大正藏:第五十二册.
[43]普济.五灯会元[M].苏渊雷,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136.
[44]赜藏.古尊宿语录[M].萧萐父,吕有祥,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4:15-16.
[45]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460.
[46]明本.幻住庵清规[M]∥新纂大藏卍续藏经:第一百一十一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997下.
[47]宗鉴.释门正统[M]∥新纂大藏卍续藏经:第七十五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312中.
[48]王永会.《百丈清规》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J].中华文化论坛.2001,(1).
[49]法砺.四分律疏[M]∥新纂大藏卍续藏经:第六十五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599下-600上.
[50]胡寅.斐然集[M].宋肇祖,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3:415.
[51]黄敏枝.宋代佛教社会经济史论集[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9:104.
[52]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5012.
[53]德煇.敕修百丈清规[M]∥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54]元贤.律学发轫[M]∥新纂大藏卍续藏经:第一百零六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964下.
[55]无著道忠.禅林象器笺[M].北京: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6:216.
[56]南怀瑾.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M].台北:东西精华协会,1976:51.
[57]袾宏.缁门崇行录[M]∥新纂大藏卍续藏经:第一百四十八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799上.
[58]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59]幻轮.释鉴稽古略续集[M]∥大正藏:第四十九册.
[60]求那跋陀罗.佛说十二头陀经[M]∥大正藏:第十七册.720下.
[61]圆澄.慨古录[M]∥新纂大藏卍续藏经:第一百一十四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726上.
[62]罗德尼.斯达克,罗杰尔.芬克.信仰的法则[M].杨凤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