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历物十事”的语言哲学新探
Philosophy of Language in Hui Shi's "Ten Paradoxical Propositions"
作者:刘利民;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7,(02):-77-83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惠施;历物十事;语言哲学;理性
Key words: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05JJD740178《(西)语言哲学与现代语言研究》的成果之一部分
中文摘要
惠施的“历物十事”是先秦名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历物十事”到底在说什么,目前并无共识。从纯语言性思辨的角度来看,惠施的“历物十事”既不是经验科学式结论,也不是辩证逻辑,更不是相对主义认识论;其一以贯之的哲学精神是对于语言意义确定性的理性追问。
参考文献
[1]杨俊光.惠施公孙龙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牟宗三.名家与荀子[M].台湾:学生书局,1979.
[3]沈有鼎.中国古代辩者的悖论[M]∥沈有鼎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叶锦明.逻辑分析与名辩哲学[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3.
[6]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7]张新.中国名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
[8]侯外庐,赵纪彬,杜国痒.中国思想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9]周云之,刘培育.先秦逻辑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10]孙中原.中国逻辑史:先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11]周昌忠.先秦名辩学及其科学思想[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