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督新教伦理形成的理据及其启示
The Theoretic Basis and Significance of Protestant Ethics
作者:闵丽;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1,(06):-39-44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宗教伦理;基督新教伦理;现实依据;启示
Key words:
基金项目:2009年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宗教政治学”(2009jjd730004);;
四川大学2008年校级重点课题“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研究”
中文摘要
形成于16世纪的基督新教伦理,深深植根于14-16世纪西欧生产方式、交换方式与社会交往形式深刻变化的土壤之中,其更直接的精神文化与价值观基础,则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基础上形成的人文主义精神。当前中国转型期伦理道德的建构,也必须顺应中国快速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有效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言行,为促进民主、法治、人权,建设良好社会风尚与秩序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①天主教主张:在富有状态下很难保持对上帝的虔诚,因为舒适的生活容易蔽塞人走近上帝的心灵(参阅《圣经》中的《申命记》31:20,《箴言》30:7—9),因而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参阅《圣经》中的《马尔谷福音》10:23—27)。
①英国长老会的著名牧师巴喀斯特说:“当上帝指示你一途径,比其他途径可以合法地赚取更多利益(而于你的灵魂和他人均无损害)时,假使你不取这条,而选别条利益较少的途径,你就违了你的天职的一项目的,拒绝作为上帝的管事,拒绝接受上帝的赏赐……”(该段文字转引于顾忠华著《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第75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②参阅《基督教原理》(加尔文著)、《真伪宗教记》(茨温利著)、《讲道集》(马丁.路德著)等。
①加尔文在其代表著作《基督教原理》一书中提出,个人得救与否,早已由上帝“预定”。信徒唯有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并通过努力工作、乐善好施等活动来荣耀上帝,他的信仰才是“有效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