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名道字——中国古人名字中的语言文化现象考察
Chinese Ancient Names and Their Biaozi:A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Survey
作者:周裕锴;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8,(01):-10-18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古人名字;兄弟联名;字与长幼;单字表德;诗僧;法名与表字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项目
中文摘要
中国古人兄弟之间取名有若干规则。双名者,兄弟名皆在相同位置有一字相同;单名者,兄弟名皆有相同的偏旁部首或结构形式。此外有若干特殊规则,如取"八元"、"八恺"、《周易》卦名等。取名规则与维护宗法秩序和血统纯洁的目的相关。古人表字有与名的涵义无关者,其形式为以表长幼次序的字与表男子身份的字构成。古人有单字表德者,加语助而为双音节词。单字加语助有两种情况,一为单字加行第,即表德之字加伯、仲、叔、季等;一为单字加美称,即表德之字加子、甫(父)、君、公等。僧人法名由"共名"与"殊名"组成,表字与士大夫同。法名可简称"殊名",字须全称,法名与表字可连称。据其称呼惯例可纠正古籍整理中的错误。
参考文献
[1]周裕锴.黄庭坚家世考[J].中华文史论丛,1986,(4).
[2]韦海英.江西诗派诸家考论.韩驹行年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47-148.
[3]苏轼诗集:卷六[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M].北京:中华书局,1979.
①《梁谿漫志》卷三“范淳父字”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锴按:复旦大学博士生侯体健君以其未刊稿《“王安石字介”说》相示,文中对此“古之遗意”有精彩的说明,特此致谢。
①《张右史文集》卷十三,《四部丛刊》本。锴按: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八引此诗作“长公”、“少公”。
①王楙《野客丛书》卷九“张长公”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锴按:云南大学李道和教授以此条材料相示,特此致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