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媒介时代的文学批评
Literary Criticism in the Era of Mass Media
作者:朱国华;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7,(03):-37-44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美学趣味的批评;学理趣味的批评;专业批评;业余批评;批评自主性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我们可以通过建构理念层次上的文学批评场域,对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实践的总体状况进行宏观把握。一个理想的文学批评场域应该基于非同一性基础上,以文学批评自主性作为共同遵守的信念。它由专业批评和业余批评所构成。前者包含美学趣味的批评家与学理趣味的批评家,他们处于批评场域的支配位置;后者主要体现为媒介批评,它们代表了他者的向度。这几方面批评构成了多重对话关系,并通过符号斗争即定义文学批评合法性标准的斗争推动场域的健康发展。但是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由于受到资本的逻辑的操控,导致自身自主性的缺失。因此,借助于上述规范形态的文学批评场域,我们可以对文学批评实践的失范进行批判性思考。
参考文献
[1]具体地说,场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诸种位置关系的构型,获得相对自主性的场域是一个有其独立性的小的社会世界,具有自身的逻辑和规则,在其中,占位者与其自身拥有的资本、习性以及客观位置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较为简单的梳理,参见拙著《权力的文化逻辑》,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80-189页。
[1]蒂博代.六说文学批评[M].赵坚,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46.
[2]康德.判断力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3-14.
[3]刘健芝,等.庶民研究:印度另类历史术学[C].林德山,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12.
[4]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9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