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西方地理学译著与中国地理学思想从传统到近代的转换
Chinese Geography and the Translated Works of Geography from the West:Mental Changes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ity
作者:邹振环;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7,(03):-26-36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西方地理学译著;传统思想;近代转换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空间知识的拓展在传统思想近代转换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9世纪西方地理学译著给近代中国人带来了全新的地理学知识,形成了新思想的“地理大发现”。地理学译著活动对于地理学思想从传统到近代的转换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玛吉士(Jose Martinho Marques,又译若瑟.马丁诺.马葵士,1810-1867),但在相当长时期里,玛吉士究竟是谁,一直是一个谜。许多文献将他题为“大西洋玛吉士”。直到1987年7月,一批广州学者来澳门,在澳门学者的帮助下查出他就是久居澳门的马葵士(Marques)家族成员之一。曾就读于圣若瑟修院,他的粤语和官话都十分娴熟,中文造诣颇高,毕业后在澳门政府当翻译官,许多中葡来往的文件是由他翻译的。1847年,他应聘赴北京任法国驻华公使馆翻译,晚年回到澳门潜心研究汉语,在双语方面有极高的造诣。他曾编刊有《音乐要素》和《中葡字典》,但后者似乎未正式出版。所撰的20万字的中文地理学书《外国地理备考》,在晚清地理学界影响深远。(参见谭志强《澳门与中国近代国际关系知识之引进》,载吴志良主编《东西方文化交流》,澳门基金会1994年,190页;刘羡冰著《双语精英与文化交流》,澳门基金会1994年,42-43页。)
[1]本表参据的资料采自邹振环:《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以1815至1911年西方地理学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附录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童书业.中国古代地理考证论文集[G].北京:中华书局,1962:5.
[2]庄子集释[M].上海:上海书店,诸子集成本,1986:101.
[1]王国维《东洋史要序》称:“自近世历史为一科学,故事实之间不可无系统。抑无论何学,苟无系统之智识者,不可谓之科学。中国之所谓历史,殆无有系统者,不过集合社会中散见之事实,单可称史料而已,不得云历史。历史有二,有国史,有世界史。国史者,述关系于一国之事实;世界史者,述世界诸国历史上互相关系之事实,二者其界然,然其不可无系统,则一也。抑古来西洋各国,自为一历史团体,以为今日西洋之文化,我东洋诸国,亦自为一历史团体,以为东方数千年来固有之文化,至二者相受相拒有密接之关系,不过最近世事耳。故欲为完全之世界史,今日尚不能,于是大别世界史为东洋史、西洋史二者,皆主研究历史上诸国相关系之事实,而与国史异其宗旨也。”(载《东洋史要》,东文学社印本)从《东洋史要》的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所谓“东洋”,主要是指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尽管主要讨论的历史事实大部分还是中国历史,但已经注意到“东洋诸国”,如西域、朝鲜等地区,即王国维所谓的“历史团体”,接近今日的“文明圈”的概念。
[3]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安志敏.略论三十年来我国的新石器时代考古[J].考古,1979,(5).
[5]葛兆光.中国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246.
[6]范祎.中等地理教本序[M].[英]汉勃森.中等地理教本,广智书局,1907.
[7]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国对西方列强认识资料汇编(1:2)[G].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72.
[8]魏源.海国图志[M].中复堂全集本.
[9]姚莹.外夷形势当考地图[M].康輶纪行,卷五:1.
[10]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60[G].台北:文海出版社.
[11]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国对西方列强认识资料汇编(1:1)[G].164.
[12]六合丛谈二卷小引.六合丛谈,1858,2:1.
[13]王韬.格致书院课艺(巳丑年)[Z].上海:上海书局,1897石印本.
[14]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79-180.
[15]朱有.中国近代学制史料:二(上)[G].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940.
[16]罗志田.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上[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4.
[17]冯桂芬.采西学议[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82.
[18]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5:77.
[19]戊戌变法:四[G].神州国光社,1953:112-116.
[20]姜义华.康有为全集:2[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62.
[21]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28.
[22]易鼎.五洲风俗异同考[J].湘学新报,1898-5-1,(35).
[23]魏源.武事余记.掌故考证篇[M]∥圣武记:卷十二.
[24]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2.
[25]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67,175-177.
[26]唐宝林,林茂生.陈独秀年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7.
[27]俞振基.篙路芦问学记[M].北京:三联书店,1996:350.
[28]徐继畬.瀛寰志略:卷九[M].台北:文海出版社,手稿影印本.
[29]黄遵宪.日本国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影印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