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权交易与水市场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Chinese Water Right Transaction and Water Market Institution
作者:姚树荣;张杰;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7,(04):-108-112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水权;水权交易;水市场构建;制度创新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水权交易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存在着水权不明晰、取水权的配置质量较低、缺乏正式水权交易市场、部门分割的水管理体制等诸多问题。因此,明晰界定水权,建立健全水权交易的市场体系和组织机构,并形成有效的监管制度,是水权交易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亚华.水权解释[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2]刘伟.中国水制度的经济学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王克强,刘红梅.由东阳和义乌水权交易引发的对完善中国水权制度的思考[J].财贸经济,2004,(1):62-64.
[4]邓建胜.“九龙”上阵,如何齐治水[N].人民日报,2006-02-16.
[5]胡继连,葛颜祥.黄河水资源的分配模式与协调机制———兼论黄河水权市场的建设与管理[J].管理世界,2004,(8):43-52.
[6]李长杰,王先甲,郑旭荣.基于Internet的水权拍卖交易系统设计[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4):39-44.
[7]胡继连,等.我国的水权市场构建问题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2,(2):28-31.
[8]谢平,吕松.从“天然气银行”到“水银行”——安然公司在几个管制行业的金融创新及启示[J].金融研究,2005,(5):19-24.
①“水银行”最早出现于美国。1991-1992年,美国加州遭遇大旱,为调节水资源的供求平衡,州政府建立了“水银行”(相当于一个虚拟水库),以此作为唯一的买主收购用户节余水量,并将其存入“水银行”,然后又将其“贷给”水资源的需求方。它的作用类似于金融银行。水资源由于流动性强,波动性大,供给和需求之间常常有很大的时空差距,使用一对一式的现货交易方式成本很高,通过建立“水银行”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因此,“水银行”在西方国家的水市场实践中得以迅速推广。参见:Israel,Morris and Jay R.Lund,“Recent California Water Transfers:Impli-cations for Water Management”,Natural Resources Journal,Vol.35,No.1,1995,pp.1-3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