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时文的“以古文为法”
On the Special Writing Way in the Popular Prose Style in Song Dynasty
作者:祝尚书;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7,(04):-18-25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宋代;古文;时文;科举;评点本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宋士大夫文学研究”(06BZW035)
中文摘要
明、清两代影响很大的“以古文为时文”的口号,其源头是北宋人唐庚提出的时文“以古文为法”。“以古文为法”在南宋引发了回归欧、苏的潮流,并通过古文评点的方式引导时文写作,造就了乾道、淳熙时期时文发展的高峰。但同时,时文取法古文的是纯文法、技法,这又是严重的缺陷。
参考文献
[1]林景熙.霁山集.附录[M].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
[2]刘壎.水云村藁:卷七[M].影印四库全书本.
[3]启功.说八股[M].北京:中华书局,2000:6.
[4]彭龟年.止堂集:卷四[M].影印四库全书本.
[5]唐庚.唐先生文集:卷一五[M].影印宋刊本.
[6]刘将孙.题曾同父文后[M]//养吾斋集:卷二五.影印四库全书本.
[7]全宋文:第104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293.
[8]方回.桐江集:卷三[M].影印宛委别藏本.
[9]宋会要辑稿.选举[M].北京:中华书局,1957.
[10]叶适.校书郎王公夷仲墓志铭[M]//叶适集:卷一八.北京:中华书局,1983.
[11]刘克庄.迂斋标注古文序[M]//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六.四部丛刊本.
[12]祝尚书.南宋评点本缘起发覆——兼论古文评点的文章学意义[J].四川大学学报,2005,(4).
[13]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0:330.
[14]朱熹.与张敬夫[M]//朱文公文集:卷三一.四部丛刊本.
[15]吕祖谦.与朱侍讲元晦[M]//吕东莱文集:卷三.续金华丛书本.
[16]邝健行.明代唐宋派古文四大家“以古文为时文”说[M]//科举考试文体论稿:律赋与八股文.台北:台湾书店,1999.
①关于乾淳太学体,请详参拙文《论乾淳“太学体”》,收入《宋代科举与文学考论》。
②见明刊本黎谅《水心文集跋》。
③周密《武林旧事序》:“乾道、淳熙间,三朝授受,古昔所无,一时声名文物之盛,号‘小元祐’。
①《全宋文》卷二二八一,第104册,第300页。黄庭坚是书当作于绍圣四年(1097),参韦海英《江西诗派考论》之《洪刍行年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②《宋史》卷三八七《王十朋传》。其《御试策》全文,载《梅溪先生文集》卷一。
①关于经义的程式,请参拙文《论宋代的经义》,载《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9期。
②关于策、论、经义的程式化问题,参见拙文《论宋代科举时文的程式化》,收入《宋代科举与文学考论》,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