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宗力,刘群.中国民间诸神[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667-669.
[2]马书田.中国民间诸神[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7.230-232.
[3]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4]藏外道书[Z].成都:巴蜀书社,1992.
[5]朱越利.道藏分类解题[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202.
[6]道藏[Z].文物出版社、上海社,1996.
[7]四库全书存目丛书[Z].济南:齐鲁书社,1996.
[8]福申.俚俗集[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
[9]王禹偁.小畜外集[M].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12.
[10]二十五史[Z].北京:中华书局,1959-1985.
[11]牛僧孺.玄怪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2]无著道忠.禅林象器笺[M].佛光大藏經本.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267.
[13]项楚.王梵志诗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4]徐铉.稽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6.
[15]文渊阁四库全书[Z].台北: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
[16]何良俊.四友斋丛说[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7]十三经注疏[Z].北京:中华书局,1980.
[18]高亨.周易古经今注[M].上海:上海书店,1991.195.
[19]王弼.老子道德经注[M].上海:上海书店,1986.
[20]屈守元.韩诗外传笺疏[M].成都:巴蜀书社,1996.314.
[21]两汉纪[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2]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M].上海:上海书店,1986.
[23]刘宝楠.论语正义[M].上海:上海书店,1986.
[24]黄晖.论衡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25]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釋[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6]刘长东.本命信仰考[J].四川大学学报,2004,(1).
[27]大正藏[Z].东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1933.
[28]周叔迦、苏晋仁.法苑珠林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1696.
[29]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3.385.
[30]续修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1]方中德.古事比[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384.
[32]宋刊本演禽斗数三世相书解说[M].东京:日本书志学会,1933.
[33]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34]笔记小说大观[Z].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35]欧阳修.归田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1.
[36]司马光.涑水记闻[M].北京:中华书局,1989.
[37]邵伯温.邵氏闻见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68.
[38]刘永翔.清波杂志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4.349.
[39]东鲁古狂生.醉醒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
[40]洪迈.夷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1.
[41]干宝.搜神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2]王嘉.拾遗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1.
[43]陶宗仪.说郛三种[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4]张泽咸.唐代工商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45]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6]黎翔凤.管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47]蒋礼鸿.商君书锥指[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8]孙诒让.墨子閒诂[M].上海:上海书店,1986.
[49]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M].北京:中华书局,1983.106.
[50]威廉.配第.政治算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51]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20.
[52]战国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3]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简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54]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1986.458.
[55]李剑农.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63.
[56]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7]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963.
[58]李剑农.先秦两汉经济史稿[M].北京:三联书店,1957.
[59]李文海.唐代的商业与商品生产[J].历史教学,1956,(4).
[60]朱瑞熙.宋代社会研究[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3.14.
[61]朱瑞熙.?城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2]李肇.唐国史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46.
[63]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
[64]全唐文[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65]王溥.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5.
[66]文苑英华[Z].北京:中华书局,1966.
[67]白居易.白居易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68]苏辙.栾城应诏集[M].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47-48.
①或以观念、感情、行为、制度称之,如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21页,中国社科出版社1998年。
①按,自清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问世后,《大禹谟》等篇之为伪古文,已成定谳,如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疏证》即摒弃之而未作注;但1993年出土郭店竹简,其《成之闻之》篇引有大禹之言,李学勤以为此“《大禹》无疑是佚《书》《大禹谟》”(《郭店楚简与儒家经籍》,《中国哲学》第20辑19-20页,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故《大禹谟》未必为伪作。杨善群《论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孔子研究》2004年第5期)等亦从其说。
②关于命定观,道教亦有异说,如《抱朴子内篇》卷一六引《龟甲文》:“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抱朴子内篇校释》287页,王明著,中华书局1985年)《西升经》卷下《我命章》(《道藏》11册507页,文物出版社、上海说辍⑻旖蚬偶霭嫔?996年)、五代强名子《真气还元铭》(《道藏》4册880页)、宋朗然子《太玄朗然子进道诗》(《道藏》4册918页)、元张伯端《悟真篇》卷中(《悟真篇浅解》118页,王沐著,中华书局1990年)、清悟元老人《象言破疑.顺逆说》(《藏外道书》8册174页,巴蜀书社1992年)等亦有类似之说。此虽未言贫富,然贫富自亦与寿命、祸福同,皆含于“不在天”者中(此承学友吕鹏志先生见告,谨此致谢)。另,《论衡.命禄》云“天命难知,人不耐审,虽有厚命,犹不自信,故必求之也”,“虽云有命,当须索之”,“有求而不得者矣,未必不求而得之者也”(《论衡校释》26页,黄晖著,中华书局1990年)。作为正文所言儒道命定观的补充,此与道书之言近同,皆在命定观的大前提下,强调人的能动性。
①作为以上观念的补充,命定者也非不可改变。如后周王仁裕《玉堂闲话》载,朱仁忠的门客许生,因被阴曹误追而暴卒入冥,见冥间“地堆粟千石,中植一牌曰‘金吾将军朱仁忠食禄’”,及至冥中公署,又见“架上有签牌曰‘人间食料簿’”。许生忆朱仁忠性不食酱,欲知其由,故趁阴吏外出而偷窥其簿。吏返,见其行而大怒。许生告偷窥之由,“吏怒稍解,自取食簿,于仁忠名下,注‘大豆三合’”。许生被放还而再生后,与仁忠同食,仁忠“乃言:‘自君亡后,忽觉酱香,今嗜之颇甚。’乃是注大豆三合之验也”(《太平广记》4册1138页,中华书局1961年)。段玉明先生解云,“命定并非不可改,但更改的权力不在朱氏手上”,“这既为现实秩序的变化预留了解释的弹性,又仍将最后的决定权保留在‘全然他者’手中。其结果,即使变化也无法脱离神秘的操控”(《相国寺———在唐宋帝国的神圣与凡俗之间》155-156页,巴蜀书社2004年)。
①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简编》认为司马迁的表述含有平均利润率之意(206-208页,中国社科出版社1980年),秦晖《汉唐商品经济比较研究》也持此说(《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但叶茂《略论重农抑商的历史根源》认为汉代并未形成平均利润率(《中国经济史研究》1989年第4期),薛平栓《唐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评估》(《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同其说。前说视后说为长,故兹从前说。
②《史记集解》(3278页)和《汉书》颜注(3689页)、清王先谦《汉书补注》(1547页,中华书局1983年),似皆未得正解。兹从宫崎市定、寺田隆信、胡如雷、余英时之说(参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490页、509页注164,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研究》224页,三联书店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