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无”到释“空”──对“意境”生成的哲学考察
From Non-being To Emptiness——A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Origin of Mood and Atmosphere
作者:石琼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2,(01):-52-56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无;空;意境;哲学依据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作为体现中国古典美学精华的“意境”,在对其生成过程的诸多探讨中,有人从审 美意识深化拓展的历程,即艺术本体论的角度揭示其脉络,可以说在研究水平上达到相当的 高度。其立足于艺术发展本身而寻绎其本体性质,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视角。本文试图在此基 础上,自上而下,从哲学理论思维演进的内在逻辑透析审美意识转变的根本依据。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87.
[2] 刘大杰.魏晋思想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54-156.
[3] 李泽厚.华夏美学[M].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1989.141.
[4]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2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09.
[5] 汤用彤学术论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235、214.
[6]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91.
[7] 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473.
[8] 石峻,楼宇烈,等.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
[9] 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7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