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咏史赋的诗化倾向及其意义阐发
In the process of Fu on history changes into poetry in Late-Tang period
作者:王红;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7,(05):-31-34+11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晚唐文学;唐赋;咏史赋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项目
中文摘要
中晚唐盛极一时的咏史诗发展到晚唐后期,逐渐形成一些固定的套路。当咏史诗日渐失去其活泼的诗思与多样化的风格时,咏史赋却借助其文体优势,宛转敷演,唱叹多情,回归于诗,完成了富于积极意义的嬗变。
参考文献
[1]洪迈.容斋随笔:下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694.
[2]赋话[M].《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黄滔.唐黄御史公集[M].《四部丛刊》初编本.
[4]徐寅.徐公钓矶文集[M]《四部丛刊》三编本.
[5]罗邺.春望梁石头城[M]∥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7511.
[6]庾信.春赋[M]∥庾子山集注.倪?注,许逸民校点.北京:中华书局,1980:74.
[7]王棨.江南春赋[M]∥麟角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四库全书总目:下册[Z].北京:中华书局,1965:1300.
[9]白居易.赋赋[M]∥白居易集:卷三八.北京:中华书局,1979.
[10]潜虬山人记[M]∥空同先生集:卷四八.北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王世贞.艺苑卮言[M]∥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1015.
[12]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6.
[13]刘熙载.艺概.赋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86.
①参见?政烺先生《讲史与詠史诗》,《张政烺文史论集》,中华书局,2004年,119-165页;莫砺锋先生《论晚唐的咏史组诗》,《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4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