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与公众话语——伍尔夫后期小说的文化立场与散文化写作研究
"The Outsider "and Public Discourses: on the Cultural Position and Prosaic Style of Virginia Woolf's Later Novels
作者:李红梅;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6,(02):-84-87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局外人;公众;日常历史观;散文化小说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十五规划项目“中外比较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历史阶段与类型研究”(01EZW001)
中文摘要
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晚年逐渐形成了一种“局外人”文化立场,受这一立场的影响,对公众日常历史观的宣扬成了其后期小说的创作主旨,而小说的散文化写作则成了她后期小说的主要创作手法。这种新的创作主题和艺术形式形象地传达了她对公众之声的重新思考和意图弥合精英与公众之间的鸿沟的努力。
参考文献
[1]Anne Oliver Bell(ed.).The Diary of VirginiaWoolf[M].New York and London:HarcourtBrace Jovanovich,1981.
[2]伍厚恺.弗吉尼亚.伍尔夫———存在的瞬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3]弗吉尼亚.伍尔夫.伍尔夫随笔全集[M].王义国,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293.
[5]瞿世镜.伍尔夫研究[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6]John W.Aldridge(ed.).Critiques and essays onmodern Fiction[C].London:Ronald Press Co.,1969.496.
[7]Hermione Lee.The Novels of Virginia Woolf[M].London:Merhblen Co Ltd.,1977.184.
[8]刘昶.人心中的历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381.
[9]汤因比,等.艺术的未来[C].王治河,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