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视角中的中国居民储蓄
The Saving Behavior of the Chinese Residents Explained by Behavioral Finance
作者:粟勤;赖叔懿;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6,(02):-22-27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行为金融学;储蓄存款;储蓄行为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2004年起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速下降,运用行为金融学分析可知:这正是居民在外部条件变化时进行最佳资产配置的结果。研究表明:居民对实际利率变化比较敏感,在实际利率为正或为负时,敏感性显著不同。过度自信使居民对当月实际利率变化反映过度或反映不足。随着改革的推进,人类理性行为的外部约束条件将改善,居民储蓄的利率弹性将提高,储蓄行为会趋于理性化。
参考文献
[1]易宪容,黄少军.现代金融理论前沿[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137-180.
[2]李扬,等.中国金融理论前沿III[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40-453.
[3]阿兰.斯密德.制度与行为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
[4]陈学彬,杨凌,方松.货币政策效应的微观基础———我国居民储蓄行为的实证分析[J].复旦学报(社科版),2005,(1).
[5]吴晓灵.中国金融年鉴(2003)[Z].北京: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2003.657-679.
[6]孙波.中国居民储蓄倾向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4,(13).
[7]王稳.行为金融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143-172.
[8]John R.Nofsinger.The Psychology of Investing[Z].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9-2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