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学史的原初论题
The Original Proposition in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Poetics
作者:黎风;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6,(03):-75-81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为人生;为艺术;“五四”新文学;现代诗学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中国现代诗学是诗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短暂而重要的阶段,学说观点复杂众多,初步形成了“人生与艺术”、“古典与现代”、“本土与西洋”三组具有某种对应性的诗学理论(主题)范畴,而20世纪20年代前后关于“人生与艺术”问题的讨论和论战无疑是中国现代诗学史上的第一话题。传统的文学史观念往往将这一问题局限在“文学研究会”与前期“创造社”的争论中,其实这一论题有门户之见的宗派根源,更具有诗学意义的重要性和覆盖性,反映了中国现代诗学理论初级构建中的理性与非理性过程。
参考文献
[1]鲁迅.随感录.三十八[J].新青年,1918-11.
[2]胡适.易卜生主义[J].新青年,1918,“易卜生专号”.
[3]周作人.新文学的要求[N]北京晨报,1920-01-08.
[4]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Z].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影印本.
[5]沈雁冰.论初期白话诗[A].许道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37.
[6]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Z].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影印本.291.
[7]许道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8]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A].黄遵宪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0.
[9]沈雁冰.关于文学研究会[J].文学旬刊,1921,1 2.
[10]成仿吾.新文学之使命[J].创造周报,1923,(2).
[11]郭沫若,等.三叶集[M].上海:上海亚东图书馆,1920.47.
[12]田汉.诗人与劳动问题[J].少年中国,1920,1 9.
[13]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Z].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影印本.
[14]郭沫若.创造十年[A].许道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M].110.
[15]沈从文.论郭沫若[A].黄人影.郭沫若论[C].光华书局,1931.11.
[16]叶圣陶.诗的泉源[J].诗,1922,1 4.
[17]叶圣陶.文艺谈(十)[A].许道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M].85.
[18]朱自清.背影.序[Z].朱金顺.朱自清研究资料[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6-27.
[19]闻一多.诗的格律[N].北京晨报副刊,1926-05-13.
[20]徐志摩.征译诗启[J].小说月报,1924,15 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