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政府(1935-1938)对川省基层行政人员的任用倾向
Liu Xiang Government's Tendency(1935-1938) of Appointing Grass-root Administrative Staff in Sichuan Province
作者:王玉娟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2,(04):-106-112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县区级行政人员;县政人员训练所;县训学员;刘湘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四川新政府成立后 ,即着手整顿基层行政人员。刘湘政府对县级行政人员的任用权尽量加以控制 ,通过县政人员训练所 (简称县训 )训练出大批基层行政人员 ,“县训”出身者与刘湘政府形成一种“亲密”关系 ;而其他非“县训”出身者不仅地位远不如前者 ,任职也困难得多。这种状况直到刘湘去世、邓汉祥调职 ,王缵绪继任省主席后 ,才发生实际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黄氏为县政人员训练所二期毕业生,先后在省政府秘书处、省保甲干部训练班任职,曾任成都县县长。参见黄白殊《四川省“县训”和“保训”的概况》,《江北县文史资料》2辑43—51页,1987。
邓汉祥作为刘湘政府的秘书长,对黄白殊所提出的情况也有较为真切的叙述,但仍嫌简略。参见邓汉祥《刘湘与蒋介石的勾心斗角》,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四川文史资料集粹》1卷777—778页(政治军事篇),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另外,《川康实力派与蒋介石》、《刘湘》、《四川军阀史》等著作也提出刘湘开办“县训所”的主要目的是抵制中央力量。但叙述过于简单,有的只是几笔带过而已。参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川康实力派与蒋介石》72、73、78、79页,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乔诚、杨续云《刘湘》166、168、169、175—177页,华夏出版社,1987年;匡珊吉、杨光彦《四川军阀史》472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
根据国民政府公务员官等的划分,县长属于荐任职公务员,县政府科长、秘书、区署区长属于委任职公务员。参见《四川省政府审查公务员任用资格标准暂行办法》,《四川省政府公报》15期(1935年7月21日),45—47页
《内政部四川省政府、民政厅关于各县分区设署和经费开支委任区长的规定通则办法细则训令》,四川省档案馆藏54全宗1163卷,134—144页。在防区制时,杨森20军驻渠县、广安、岳池、蓬安、营山等县;刘湘21军驻重庆下川东20余县;刘文辉24军驻西康全境及上下川南,川东永川、江津,川北遂宁、南充,川西温江、华阳等70余县;邓锡侯28军驻川西成都、郫县、广汉、新都等10余县;田颂尧29军驻三台、绵阳、中江、阆中、德阳、广元、射洪、南部、苍溪等川北22县。参见吴晋航、邓汉祥、何北衡《四川军阀的防区制派系和长期混战》,黄应乾《刘湘、刘文辉混战始末》,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四川文史资料集粹》1卷515、581—583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时事”,《四川月报》,参见以下各卷期:7卷3期(1935年9月),274页;7卷4期(1935年月10月),234—235页;7卷6期(1935年12月),240—241页;8卷1期(1936年1月),198—201页。
①参见《四川省政府公报》:2期(1935年3月11日)56页;13期(1935年7月1日)45-47页;20期(1935年9月11日)16页。
本段所引分别见《新新新闻》1937年5月20日,10版;1937年5月29日,9版;1937年6月30日,10版;1937年7月1日,9版;1937年9月2日,10版;1937年10月17日,10版
本段及下一段皆引自《邓代主席对新闻记者之谈话》,《四川省政府公报》111期(1938年3月21日出版),1页;并参见《新新新闻》1938年3月17日,10版
①《四川省府分发中央政治学校、川大、重大毕业生的训令,各县府征收局呈录人员情形、履历表、陆军四四军二六三师人员委置情形、名册(1935—1938年)》,四川省档案馆藏42全宗2633卷63—65页。高考即指文官的高等考试,参加此种考试人员须大学专科以上毕业,考试及格后以荐任职分发任用;普考参试者须中等以上学校毕业,考试及格后以委任职分发任用。参见万仁元:《国民党政府人事制度概述》,《民国档案》1988年第4期125页
[1]邓秘书长离渝前详谈川省政治[A].四川省政府公报[Z].1937,(76):1.
[2]邓汉祥刘湘与蒋介石的勾心斗角[A].四川文史资料集粹(1)[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777-778.
[3]县政训练人员(一)[Z].四川省档案馆,41(3259).9、65、79、122、126-131.
[4]黄白殊四川省“县训”和“保训”的概况[A].江北县文史资料(2)[Z].1987.47-48.
[5]调任县政毕业学员(一)[Z].四川省档案馆,41(3262).49-62;
[6]县政训练人员分委工作[Z].四川省档案馆,41(3264).41-47.
[7]新委卅八县县长刘主席前日召集训话[N].新新新闻,1936-2-10(5).
[8]四川省政府公报,1936,(38):1.
[9]四川省各县分区设署办法施行细则[A].四川省政府公报[Z].1936,(44):39.
[10]电各专员为分发之一期县训人员应迅委区长或秘书科长不能稍有违异[A].四川省政府公报[Z].1935,(24):56.
[11]新四川月报[J].1936-02-09.
[12]令各专员于属县区长科秘各员以分发之县训各员补充并认真考核以凭奖惩电[A].四川省政府公报[Z].1936,(50):78.
[13]训令各区为奉令指示关于区政各点转饬遵照由[A].蒲江县政年刊[Z].1936,13—14.
[14]新新新闻[N].
[15]令各专员为分发各区服务之县训人员各专员暨县长应督促维护,其成绩及行为如何亦应据实呈报以凭奖惩电[A].四川省政府公报[Z].1936,(39):64.
[16]县训所一、二两期毕业六百人现任职调查[N].新新新闻,1936-4-12(10).
[17]乃文明日之四川[J].统一评论,1937,3(17):1.
[18]邓秘书长讲述一年来施政状况[A].四川省政府公报[Z].1936,(52):4.
[19]四川省政府县政人员训练所章程[A].四川省政府公报[Z].1935,(6):123.
[20]王又庸四川县政人员训练所筹备之经过[J].四川县训半月刊,1935,(创刊号).
[21]四川行政研究会举行成立大会邓汉祥训词[A].四川省政府公报[Z].1937,(71):5.
[22]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四川大事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480.
[23]民厅纪念周嵇厅长报告用人行政方针[A].四川省政府公报[Z].1938,(112).
[24]走到人民阵营的历史道路[A].文史资料选辑(33)[Z].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