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清修观与文人的白日梦——唐五代道书与文人创作中女仙形象之差异及原因
The Conception of Cultivating Oneself According to the Religious Doctrine of Abstinency in Daoism and the Daydream of the Literati: the reason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gural fairies in Taoist books and literati's works
作者:胡蔚;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6,(05):-112-117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道教;清修观;女仙形象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项目
中文摘要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唐五代女冠大都风流放荡,这种看法有偏颇。女仙故事是折射现实的一面镜子,较为全面地考察此期女仙故事,可以发现道书与文人作品中的女仙形象迥异,大量描写多情女仙的文人作品导致了学者对唐五代修道女性的误解,而道书中比比皆是的清修女性的形象则被忽略了。事实上,此期修道女性中风流人物只占少数。
参考文献
[1]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正统道藏[Z].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7.
[3]葛兆光.屈服史及其它: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2003.
[4]卿希泰,等.道教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62-63.
[5]云笈七签[Z].济南:齐鲁书社,1988.
[6]李复言.续玄怪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2.135.
[7]王永平.道教与唐代社会[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41-451.
[8]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566.
[9]李丰楙.忧与游:六朝隋唐游仙诗论集[M].台北:学生书局,1996.22.
①如詹丹《仙妓合流现象探因》,《西安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邱瑰华《“唐代女冠似妓”之我见》,《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2期;徐凤霞《试析唐传奇中“仙妓合流”现象的历史原因》,《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等。
①参见卿希泰《中国道教思想史纲》第二卷553-676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上清经系尤重清修,葛兆光《最终的屈服》提出,盛唐道教兴盛虽不只是上清经系的兴盛,但上清一系在当时确实是引人瞩目的道教中心之一,该系的撰述表达了道教上层的兴趣转型。见荣新江主编《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13-34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
①旧题汉刘向撰,邱鹤亭注译《列仙传注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女丸”即“女几”。
②详细内容见拙作《女仙杜兰香故事源流考》,《新国学》第五卷,巴蜀书社2005年。
③参见罗争鸣《〈墉城集仙录〉采自〈列仙传〉篇目探析》,见《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3期。但该文亦有不严密之处。文中提到:“另外《墉城集仙录》卷六《采女》篇,取自《神仙传》卷一《彭祖》,其中有大量关于房中采补的敏感部分,杜光庭均予巧妙地删除改写。”“本来《神仙传》中的彭祖对采女在大谈房中‘交接之道’,但杜光庭改编后的《采女》却让彭祖一改擅长房中的本色,大谈房中之戒,显然这是杜光庭借彭祖之口,‘自抒己见’了。”然而,对比《神仙传》与《墉城集仙录》中相关内容,除罗文所举的少量文字,以及删除了一句“但知房中之道,……则得道矣”外,杜光庭并未将余下的多处房中术内容删除改写。倒是宋代的《三洞群仙录》卷十八引《神仙传》断章取义地让本大讲房中术的彭祖说了反对房中术的话:“篯铿,即彭祖也,……尝云:‘上士别床,中士异被,下士服药。服药百裹,不如独卧。’后人集其采纳之术为《彭祖经》行于世。”可见从唐五代到宋代,对房中术内容的删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①参见叶舒宪《中国文学中的美人幻梦原型》,《文艺争鸣》1992年第5期。据袁珂《中国神话史.宋玉的〈高唐赋〉与〈神女赋〉》,巫山神女可能来源于《山海经.中次七经》中的t缶艹草神话,《文选》载宋玉的两篇赋最早提供了关于瑶姬的神话材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61页)。
②《太平广记》卷六七引《少玄本传》414-415页,中华书局1981年。相似内容亦见长孙滋《玄珠心镜注序》,《正统道藏》第18册33页。下文《续玄怪录》“杨敬真”亦见《三洞群仙录》卷十九“钦真力勤”引《女仙传》,《正统道藏》第54册556页。可见她们皆道书认可的形象。
①唐裴铏《传奇》第65页,周楞伽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本篇与卢肇《逸史》“任生”故事、陈劭《通幽记》“赵旭”故事的关系与比较,可参见李丰楙《误入与谪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学论集.道教谪仙传说与唐人小说》264、265页,台湾学生书局1986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