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之创作与道士及上清经
Li Bo's Works,Daoism,and Shang Qing Jing
作者:土屋昌明;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6,(05):-105-111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李白;道教;上清经;玉真公主;司马承祯;焦静真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李白深受道教的影响,前人虽然考虑到其歌词与道教或神仙思想之间的关系,但是没有指出过其直接的根据。从他的文学表现以及传记事实来看,可以说李白深受古上清经影响。他的道教背景又有一位叫做焦静真的女道士,而这位道士是司马承祯的后继者之一,也是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的师傅。这样一来,李白以及三个关键人物可以连系在一起从而解决关于李白入长安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全唐诗[Z].北京:中华书局,1960.
[3]陈铁民.王维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7.
[4]太平广记[Z].北京:中华书局,1961.
[5]陈垣.道家金石略[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139.
[6]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M].成都:巴蜀书社,2000.
[7]Paul W.Kroll.Verses from on High:the Ascent ofT’ai Shan[J].T'oung Pao,1983,69(4-5).
①郁贤皓先生有仔细研究。《李白丛考》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97-113页。土屋昌明《李白的交游与道教》见《专修大学人文科学年报》32,2002年3月,133-149页。
②本文一些相关论点以前在日本发表过。土屋昌明《唐代诗人与道教———以李白为主》载《筑波中国文化论丛》23,2004年3月,27-53页。
③安旗先生将这首诗编年在开元十九年(731),见《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
①开元年间李颀住在洛阳。傅璇琮《李颀考》载《唐代诗人丛考》中华书局,1980年,88-102页。
②Paul W.Kroll,Notes on Three Taoist Figures of the T'ang Dynasty,Bulletinof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Chinese Religions,1981,(9).Kroll先生也注意到《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卷4也有关于焦静真的记载,但是没有看到《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恐怕是资料出版情况的关系。
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见《道藏》,文物出版社等,第5册474页。
②《集仙传》,载《太平广记》卷66,中华书局,412页。关于谢自然传说,前人有详细研究。见深泽一幸《仙女谢自然的诞生》,见《兴膳教授退官纪念中国文学论集》1961年,日本汲古书院2000年,411-429页;《仙女谢自然的展开》载大阪大学《言语文化研究》27卷,2001年,233-253页。
①魏颢《李翰林集序》“白久居峨嵋,与丹丘因持盈法师达,白亦因之入翰林。”见《李太白全集》1447页。持盈法师就是玉真公主。
②乾源俊《李白登科考》,见日本高知大学《文艺论丛》62辑,2004年3月,193-233页。
③稗山《李白两入长安辨》,见《中华文史论丛》第2辑。安旗先生继承此说,把这首诗编成开元十八年。
④《道藏》第6册548页。这一出典,Kroll先生也已经注意到。
①《灵飞经小楷墨迹》,上海书画出版社《滋蕙堂帖》影印本2000年。其卷头有启功先生《记〈灵飞经〉四十三行本》,载于1987年《艺苑掇英》第34辑。参见Wen C.Fong,Beyond Representation,The Metropolitan Museumof Art,New York,1992,129-131页。据我了解,这个文本基本上与《道藏》第34册168页《太上琼宫灵飞六甲箓》是一致的。
①大渊忍尔《道教及其经典》(日本创文社1997年,403页)中说,南北朝上清派最重视的经典为《大洞真经》,而当时的《大洞真经》可能包括《上清紫文灵书》在内。那么我认为,《上清紫文灵书》可以说是南北朝上清派最核心的经典。
②《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见载《道藏》第33册424-425页。
③《李太白全集》921页,王琦云:一作《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山》。
④Paul W.Kroll,LiPo's Transcendent Diction,Journal of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1986,106(1).中文见王元化主编海外汉学丛书《美国学者论唐代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80-110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