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革命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城乡关系
Modernization, Revolu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e 1st Half of the 2oth Century in China
作者:林红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2,(06):-137-141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现代化;革命;城乡关系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清朝末年以来 ,维护民族独立、建立统一的中央政府一直是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但是 ,这一切 ,都需要充分有效地动员国内来自于现代城市与传统农村的资源。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都由于自身的局限而无法在立足于城市的基础之上深入农村进行最广泛的动员 ,只有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选择才真正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特殊情况的现代化之路
参考文献
[1]胡戟.从耕三余一说起[J].中国农业,1983,(4).
[2]〔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序[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
[3]Yeh-ChienWang,LandTaxationinImperialChina,1730-1911[M].(Cambridge,Mas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3)110-115.
[4]彭泽益.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财政与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7.
[5]杨遵道,等.清政权半殖民地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28.
[6]〔美〕怀特.为什么中国未能走上日本式道路?[A].罗荣渠,牛大勇译.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26.
[7]刘伟.甲午前四十年间督抚权力的演变[J].近代史研究,1998,(2).
[8]康有为.康南海官制议(6)[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
[9]论中国欲自强宜先清除各种界限[J].东方杂志,10卷5期.
[10]罗荣渠.走向现代化的中国道路[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6,(冬季卷).
[11]苏全有,魏佩周.论袁世凯的财政金融思想与实践[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3卷1期.
[12]谷小水.商人与袁世凯政权[J].史学月刊,1999,(2).
[13]支那.1912-04-263卷第11期.
[14]许桄.论袁世凯政府的财政与外债[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8,(11).
[15]周谷城.中国社会史论(下)[M].济南:齐鲁书社,1988.624.
[16]〔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1.
[17]邱松庆.南京国民政府初建时期财经政策述评[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4).
[18]〔美〕费正清,R·麦克法夸尔.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54-155.
[19]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1840-1949):第1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20]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65.
[21]唐贤兴,唐丽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家整合的失败与现代化计划的受挫[J].江苏社会科学,1998,(5).
[22]ParksM .Cobel,Jr:TheShanghaiCapitalistsandtheNationalistGovernment,1927-1937[M].NewYork,Har vardUniversityPress,1986.
[23]〔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267.
[24]蔡和森.党的机会主义史[A].中共党史报告选编[Z].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78.
[25]毛泽东军事文选[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149.
[26]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A].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17.
[27]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A].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
[28]〔以〕S·N·艾森斯塔德.现代化:抗拒与变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29]毛泽东.致秦邦宪[A].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38-23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