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问题
On the System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作者:冯若春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2,(06):-127-131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古代文论;汉语;体系性;非体系性;跨文化研究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存在“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倾向。在当前全球化文化语境中 ,应把中国文论、文化和西方文论、文化放在同一平面、同等地位上 ,对理论、体系这些基本问题作跨文化的研究。作为在逻各斯中心体系之外发展的有生命力的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呈现出与西方文论迥异的非逻辑性、非体系性的具体形态 ,这是由汉文字写意表形的特点所决定的。
参考文献
[1]钱中文.会当凌绝顶———回眸二十世纪文学理论[J].文学评论,1996,(1).
[2]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3.8.
[3]陆扬.中国有哲学吗?———德里达在上海[N].文艺报,2001-12-4.
[4]德里达.论文字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115.
[5]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M].上海: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75.
[6]宋永培,等.中国文化语言学辞典[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29-33.
[7]汪涌豪.范畴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630-631.
[8]鲁迅研究年刊(创刊号).
[9]周裕楷.中国禅宗与诗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308-313.
[10]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2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92-196
[11]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4.
[12]屠友祥.语言的碎片[A].言境释四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