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判决文书形成过程中的反对意见
On Ensuring System for Dissenting Opinion
作者:罗文禄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2,(06):-115-121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判决文书;反对意见;保障机制;程序构设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目前 ,在法院审判案件过程中 ,反对意见缺乏应有的舞台。判决文书的制作主体、内容以及话语技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均与缺乏反对意见有关。反对意见的肯定性价值勿庸置疑 ,完善其保障机制 ,无疑是提升我国判决文书品格的新途径。为使其与中国司法土壤兼容 ,本文就其保障机制提出初步程序构设
参考文献
①详见罗书平:《对一份刑事裁决书的评析》,载《法律适用》2000年第9期
①合议庭成员评议案件时分歧不可避免。在不同的意见中,一些人会赞成某种意见,另一些人则支持其他意见。其中“多数人意见”(majorityopinion),各国通例是代表法院的判决;而“反对意见”(dissentingopinion)的命运则有异。我国将“反对意见”称为“不同意见”,惯行做法是将其只记入合议笔录,不对外公布,且只能载入副卷。与此相关,还有一种协同意见(concurringopinion),即:它赞成判决处理结果,但认为支撑结果的理由与依据与多数意见不同,也称为并存意见或附随意见。由于协同意见更关注的是纯理论的问题,限于文章主旨,本文不便赘述
②1998年4月22日,昆明市石林县公安局副局长王俊波与民警王晓湘(杜培武之妻)被人枪杀。因“二王”有婚外情,故警方断定系同为警察的杜培武报复杀人。严刑逼供之下,杜被屈打成招。在审判中,法庭不重视杜提出存在刑讯逼供的证据,致使在一审判决中,杜被判死刑。二审刀下留人,改为死缓。两年后,因破获杨天勇为首的特大杀人团伙案才发现杜并非凶手,冤案才得以昭雪
[1]亨利·亚伯拉罕.美国最高法院的各种意见书[A].宋冰.读本: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445.
[2]〔美〕理查德·A·波斯纳.超越法律[M].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279.
[3]汪世荣.中国古代判词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212.
[4]〔美〕罗纳德·德沃金.法律帝国[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5]〔英〕丹宁勋爵.法律的未来[M].刘庸安,张文镇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349.
[6]〔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M].王亚新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3.
[7]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的事实与法律的比较研究[A].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C].北京:三联书店,1994.80.
[8]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155.
[9]刘星.法律是什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0]亨利·亚伯拉罕.美国法院的双重体制[A].宋冰.读本: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16.
[11]张志铭.法律解释操作分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08.
[12]陈淑芳.法院判决之不同意见书———德国法学界对此一问题之讨论[J].政大法学评论(台湾),1999,(62):108.
[13]张卫平,陈刚.法国民事诉讼法导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29.
[14]傅郁林.民事裁判文书的功能与风格[J].中国社会科学,2000,(4).
[15]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法院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79.
[16]〔美〕诺内特,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社会与法律[M].张志铭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121.
[17]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80-81.
[18]谷口安平.程序公正[A].宋冰.程序、正义与现代化———外国法学家在华演讲录[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363.
[19]〔美〕鲍勃·伍德沃德,斯科特·阿姆斯特朗.美国最高法院内幕[M].熊必俊,等译,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469.
[20]〔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225.
[21]宋冰.程序、正义与现代化———外国法学家在华演讲录[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351-353.
[22]费孝通.乡土中国计生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