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自我确证与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
Self-Verification of Modernity and the Basis of Criteria in Critical Theories
作者:陈波;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6,(05):-41-5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现代性;主体哲学;批判理论;规范基础;交往理性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无疑是近二十多年来西方思想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指的是把西方现代社会历史以“现代性”为中心概念加以主题化的反思批判。所谓哲学探究,对现代性而言,即是“自我理解”、“自我确证”的问题,为现代性确立既不同于古典也不同于神学的规范。哈贝马斯对现代性规范根基的建设性重建,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北京:译林出版社.
[2]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
[3]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
[4]康德.什么是启蒙[J].哲学译丛,1991,(4).
[5]卡西勒.启蒙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6]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M].北京:商务印书馆.
[7]贝斯特,凯尔纳.后现代理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8]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4)[M].北京:商务印书馆.
[9]陈波.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诠释学向度[J].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2).
[10]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北京:三联书店,2003.
[11]哈贝马斯.认识与兴趣[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
[12]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3]马丁.杰伊.法兰克福学派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14]霍克海默.批判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15]沃林.文化批评的观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6]马尔库塞.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马尔库塞文集[M].上海:三联书店,1995.
[17]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8]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9]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0]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21]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22]沃林.文化批评的观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3]维尔默.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辩证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82.
[24]哈贝马斯精粹[M].曹卫东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5]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M].北京: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6]现代性的地平线———哈贝马斯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7]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8]Peter Osborne.A critical sense:interviews withintellectuals(ed.).ROUTLEDGE.1996,97.
①正如马丁.杰伊所言:“在有关从现代性转向后现代性的热烈论争中,哈贝马斯的介入注定要引起最广泛的讨论,他的成就无疑在于把论争的水准提高了几个层次。”参见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译林出版社封底。
②在哈贝马斯看来,“黑格尔是使现代脱离外在于它的历史的规范影响这个过程并升格为哲学问题的第一人”。(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19页,译林出版社)。
③“黑格尔不是第一位现代性哲学家,但他是第一位意识到现代性问题的哲学家。”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51页,译林出版社。
①关于启蒙,更详细的文献参见詹姆斯.施密特编《启蒙运动与现代性———18世纪与20世纪的对话》,上海人民出版社。
①哈贝马斯认为:“孔多塞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一书概括了历史哲学思想的最重要的主题。”参见《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143页,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①哈氏认为:“这或许就是黑格尔为何没有深入挖掘他早期著作中的交往理性的原因,也是他在耶拿时期从主体哲学角度抛弃古代基督教模式,发展绝对概念的缘故。”参见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37页,译林出版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