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通商口岸和外贸态势的转变
Changes of the Treaty Ports and the Foreign Trade During the Self-Strengthening Movement
作者:虞和平;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6,(05):-25-32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中外贸易;通商口岸;外贸洋行;商品结构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洋务运动时期,外资在华势力快速膨胀,中国资本主义性基本产业开始产生和初步发展,中外贸易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西方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和原料需求的升级;中国新式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初步兴起后对外国商品需求的增加。中外贸易状况由出超向入超转变,并成为此后中外贸易变化的基本趋向。
参考文献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1921年前中国已开商埠[J].历史档案,1984,(2).
[2]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2)[Z].北京:中华书局,1962.
[3]黄光域.外国在华工商企业辞典[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4]张利民.华北城市经济近代化研究[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41.
[5]皮明庥.近代武汉城市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6]周广远.1870-1894年中国对外贸易平衡和金银进出口的估计[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4).
[7]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353-363.
[8]Hsiao Liang-lin.China's Foreign Trade Statistics1864~1949[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4.77.
①据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3册第1604~1605页有关数据计算。凡未指出最高进口年份的均以1894年为最高。
②根据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3册第1606~1607页,有关数据计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