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证据调查程序的基本理论问题
On the Basic Theoretical Issue of Civil Evidence Investigation Procedure
作者:张斌;蒋剑鸣;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6,(06):-130-134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民事证据调查程序;当事人主控;法官主控;程序权属分配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事证据调查程序研究”(06BFX052)
中文摘要
民事证据调查程序的基本理论问题是程序控制权属的分配。按照控制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当事人主控与法官主控两种基本模式,这两者具有明显的区别和不同的运作原理。应明确民事证据调查具有目的指向性、时空特定性、运行技术性、过程法定性和要求正当性五个重要的程序特征,这对于理解程序控制权属分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王亚新.关于自由心证原则的历史和现状的比较法研究———刑事诉讼中发现案件真相与抑制法官主观随意性的问题[J].比较法研究,1993,(6).
[3]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史蒂文.苏本,玛格瑞特.伍.美国民事诉讼的真谛———从历史、文化、实务的角度[M].蔡彦敏,徐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32.
[5]张丽卿.交互诘问之新规定[J].东海大学法学研究,2003,(6).
[6]王亚新.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61.
[7]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王亚新,刘荣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2.
[8]谷口安平.程序公正[A].宋冰.程序、正义与现代化———外国法学家在华演讲录[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37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