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党理性、公共理性与我国的政治现代化
Reason,Public Reason of the Ruling Party and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in Our Country
作者:石本惠;史云贵;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6,(06):-48-52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执政党理性;公共理性;政治现代化
Key words:
基金项目: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构”(06xdj002)
中文摘要
现代公共理性应成为沟通、协调和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个人理性与国家理性、大众理性与精英理性的中介与桥梁。在现代社会里,执政党的活动只有置于公共领域的监督和批判之下,其决策和管理过程才更体现公共理性,即决策和管理具有公共性、民意性、正当性和合法性。执政党的现代化也是执政党由个体理性走向公共理性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M].北京:三联书店,1988.47.
[2]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44.
[3]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68.
[4]邓小平文选(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8.
[5]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李盛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90.
[6]密尔.代议制政府[M].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6-27.
[7]秦德君.国家公共管理中的公共理性[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3,(1).
[8]科恩.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86.
[9]阿克顿.自由史论[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1.165.
[10]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
[11]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2]杰佛逊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5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