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前程》的叙事特征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Great Expectations
作者:艾晓玲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0,(01):-57-63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狄更斯;《远大前程》;叙事学;叙事结构;文本策略;现代主义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兴盛于60至70年代的结构主义叙事学,至少在两个层面上丰富了文学批评。其一,它有助于人们努力去发现相同类型作品的深层结构,如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及侦探故事;其二,它为特定作品的文本分析提供了线索,阐明了一则“故事”是怎样转变成一句“话语”的。《远大前程》作为狄更斯最后三部作品之一,表现出既符合于当时常规、又向这些常规提出挑战的叙事特征。本文从“叙事结构”、“叙事语法”、“叙事视点”和“文章策略”等方面分析这些特征,认为《远大前程》是20世纪上半叶基于传统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过渡性作品。
参考文献
[1] Epilogue of Great Exmpectations by Charles Dickens Toronton: Bantam Books, 1981.
[2][3][11]赵炎秋.狄更斯长篇小说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79,65,285
[4][5]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111-112,106
[6]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M].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以下引自此书处仅标明页数
[7]王阳.“叙述者”界说[J].外国文艺研究,1999,(3):130.
[8]申丹.论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在视角上的差异[J].外国文学研究,1996(2):14-23
[9]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80-184
[10] Michael Wheeler, English Fiction of Victorian period 1830-1890, london: Longman, 1985 .9.
[12]雅各布森.隐喻和转喻的两极[M].载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伍蠡甫,胡经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432
[13] John Lucas, Great Expectations: Versions of Selfhood, Charles Dickens:The Major Novels. HarmondsworthPenguin Group, 1992. 12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