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发现材料看三国时期的蜀汉货币
作者:张勋燎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1984,(01):-70-76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从考古发现材料看三国时期的蜀汉货币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在经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冲击和继之而来的大大小小军阀混战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由统一发展为相对稳定的分裂割据。这种情况,表现在货币形式上,完全改变了东汉王朝统治时期的单一状态,各国不同,品类繁多。正如有人所说,其中“蜀钱是问题的核心,复杂得难解难分”,至今争论仍然很激烈。解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地下实物出土渐广,不少重要材料为前人所未见,且大都经过正式发掘清理,其科学性远非昔日以真伪相参
参考文献
① ⑤ ⑨ (11) (13)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131页、136-138页、133页、138页、132页。
② 也有人认为所谓魏行五铢,完全是用的东汉旧钱,自己没有铸造。
③ 解放后出土的蜀汉货币材料,除成批发现的已列入表中之外,各地零星发现的直百大钱尚有:北京西郊晋墓“直百五铢”,《考古》1964年第4期212页;洛阳五十四座西晋墓中部分所出“直百五铢”、“太平百钱”,《考古学报》1957年第1期169页;甘肃敦煌晋墓“太平百钱”,《考古》1974年第3期191页;甘肃酒泉嘉峪关晋墓“太平百钱”,《文物》1979年第6期1页,四川郫县魏晋墓“直百五铢”,《文物》1974年第4期67页;四川双流南北朝崖墓“直百五铢”、“定平一百”,《考古》1959年第8期419页;四川昭化南北朝崖墓“直百五铢”,《考古学报》1959年第2期120页;武汉六朝墓“直百五铢”,《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7期17页;湖南醴陵魏晋墓“直百五铢”,《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7期164页;湖南长沙晋墓“直百五铢”,《考古学报》1959年第3期87页;江苏宜兴西晋墓“直百”,《考古学报》1957年第1期83页;南京东晋墓“直百五铢”,《考古》1958年第4期;江苏宜兴西晋墓“直百五铢”,《考古》1977年第2期115页;江西南昌晋墓“直百五铢”,《考古》1981年第6期500页;广东韶关晋墓“太平百钱”,《考古学集刊》第1期190页;等等。出“蜀五铢”者,因报导时多未明确单独提出,故此亦未列目。
④ 汪正:《十五年来古代货币资料的发现和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文物》1965年第1期。
⑥ 张典维:《湖北长阳县发现一批窖藏古钱》,《文物》1977年第3期。
⑦ 镇江市博物馆:《江苏丹徒东晋窖藏铜钱》,《考古》1978年第2期。
⑧ 解放后者,如《文物》1961年第7期所载王镜如、史树青二先生之《谈谈有关农民战争的文物》即主此说。另前面⑥ 之张典维文中也曾说到“太平百钱”的铸造者“以张鲁之说最堪注意”。
⑩ 南京博物院:《徐州茅村画像石墓》,《考古》1980年第4期。
(12) 《南齐书·崔思祖传》曾经提到,崔思祖在向齐高帝肖道成陈述政见时说:“刘备取帐銁铜铸钱以充国用”。连帐銁都用来化铜铸钱,可知蜀汉缺铜之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