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政治协商会议的由来
作者:王干国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1984,(01):-60-66+69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试论政治协商会议的由来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一九四六年一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处于两种命运、两种前途斗争的紧要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是由中国共产党提议,国民党政府召集的近代史上唯一的一次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商讨国家大计的公开会议。关于政治协商会议的由来问题,历来众说纷纭,粗略估计即有四种之多。
参考文献
(1) 王云五:《岫庐论国是》1965年12月版,第1页。
(2) 莫德惠:《双城莫德惠自订年谱》第103页。
(3) 桂崇基:《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第119页。
(4) 陈孝威:《为什么失去大陆》第79页。
(5) 划时代的会议--政治协商会议》第70页。
(6) 陈启天:《寄园回忆录》第200页。
(7) 李旭:《政治协商会议之检讨》1947年版,第3页。
(8) 毛泽东:《学习与时局》毛选合订本,第895页。
(9) 此时间有二说:一说10月3日,见肖聪《中国民主之路》第52页;又见蒋永敬《革命与抗战史事》第71页;二说10月13日,见1944年10月29日解放日报。
(10) 1944年12月16日解放日报。
(11) (42)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九册第476、 442页。
(12) (49) (63) 肖聪:《中国民主之路》第11、 12、 199页。
(13) 1945年1月23日解放日报。
(14) 1946年1月7日解放日报。
(15) 1944年10月29解放日报。
(16) (38) (39) 周恩来《论统一战线》见周选(上)第204-205、 204、 205页。
(17) (50)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见毛选合订本第930、 968、 970页;969页。
(18) 余坚:《中美外交关系之研究》第46页。
(19) (24) (30) (31) (56) (57) 张治中:《我与共产党》第45-46页46、 47、 48、 57、 55页。
(20) (25) (27) (34) 《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148、 139、 145、 154页。
(21) (36) 伊·卡恩:《中国通》第177、 200页。
(22) 1944. 11. 16. 赫尔利致罗斯福总统,见库贝克《远东是怎样丢失的》第225页。
(23) 1945. 1. 14. 赫尔利呈罗斯福总统电,见郭荣赵《蒋委员长与罗斯福总统战时通讯》第309页。
(26) 1946年9月周恩来和美国记者李勃曼的谈话,见《中共党史资料》1982年第一辑第17页。
(28) 《中国外交史资料选辑》第三册第103页。
(29) 1945年1月25日解放日报。
(32) 蒋永敬:《革命与抗战史事》第173页。
(33) 《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第148页。按:张治中说法与此不同,张记:“此项会商可称为政治咨询会议。”见《我与共产党》第48页。
(35) 《黄炎培日记》见《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增刊第五辑第61页。
(37) 1945年2月17日解放日报。
(40) 蒋介石《苏俄在中国》第72页。
(41) 《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第三辑第二十四册。
(43) (44) 《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第三辑第十一册。
(45) (46) 《新中华》复刊第一卷第十一期103、 104页。
(47) 《新中华》复刊第二卷第七期第167页。
(48) 1945年1月1日中央日报。
(51) 陈孝威:《为什么失去大陆》第244页,又见《黄炎培日记》第71页。
(52) 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第二卷第70页。
(53) 《新中华》复刊第五卷第一期第11页。
(54) 张九如:《和谈覆辙在中国》第78--142页;邵力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经过》,见1946年1日13日中央日报。
(55) 童小鹏:《毛主席在重庆》。
(58) 邵力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经过》见1946年1月13日中央日报。
(59) (60) (61) 张九如:《和谈覆辙在中国》第138、 141、 108页。
(62) 梁敬錞:《赫尔利调停国共之经过》,见“传记文学”第二十六卷第五期第23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