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小微企业股权激励:一个实证解读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quity Incentive in Small and Micro High-Tech Enterprises
作者:余澳;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8,216(03):-169-179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小微企业;股权激励;科技型;创业孵化;成都市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四川省软科学项目“中小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政府支撑机制研究”(2017ZR0097);;
成都市软科学项目“科技型小微企业员工持股机制研究”(2015-RK00-00232-ZF);;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双创背景下成都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可持续发展研究”(2017R1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美国法经济学发展演变及其对我国法经济学本土化发展的经验借鉴研究”(skqy201327)
中文摘要
基于对成都市代表性孵化器平台下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尽管源于西方的股权激励理论已较成熟、实施情况也较普遍,但在我国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中实施并不普遍。在实施了股权激励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中,实施机制具有高度相似性,激励对象、激励程度、激励方式、约束条件等是股权激励机制的核心内容。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成长性和脆弱性特征,现有的股权激励机制存在激励对象过窄、激励程度不高、契约不完善以及制度实施的不确定性大等问题。实践开展的不普遍和效果的有限性,导致相当多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对股权激励仍处于观望状态。因此,应当加强包括深化理论研究、重视企业理念、引导政府或孵化平台、支持中介组织等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1)阿道夫·A·伯利、加德纳·C·米恩斯:《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甘华鸣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62页。
(2)Louis O.Kelso,Patricia Hetter,Two Factor Theory:The Economics of Reality,New York:Vintage Books,1968,p.18.
(3)Louis O.Kelso,Patricia Hetter,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A Micro-Application of Macro-Economic Theory,Am.u.l.rev,1976,p.25.
(1)Justin Fox,“The Next Best Thing to Free Money,”Fortune,Vol.136,No.1,1997,pp.52-59;Mark C.Anderson,Rajiv D.Banker,and Sury Ravindran,“Executive Compens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Management Science,Vol.46,No.4,2000,pp.530-547.
(2)黄慧馨、代冰彬:《高科技企业经理人持股与公司长期业绩的相关性研究》,《经济科学》2005年第3期,第120页;刘华、郑军:《股权激励实施的效果、问题与对策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17期,第118页。
(3)李恩平、李娇:《高科技企业科技人才股权激励的主要形式及特征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16年第2期。
(4)肖淑芳等:《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的调查与评价》,《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第45页。
(5)刘华、郑军:《股权激励实施的效果、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东湖高新区企业股权激励试点的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9期,第96页。
(6)陈红喜、侯召兰、刘翠媠:《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的现状、问题与策略选择》,《企业经济》2015年第10期,第43页。
(7)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市2016年度市场主体培育发展分析报告》,2017年3月3日,http:∥www.cdrb.com.cn/html/2017-03/03/content_63234.htm,2017年5月20日。
(1)成都市人民政府:《2016成都“双创”载体发展白皮书》,2016年8月22日,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60822/000700769.htm,2017年4月5日。
(2)本次问卷设计经历了两个步骤:第一,根据基础理论和相关文献设计出问卷初稿;第二,就问卷初稿对5家企业的创始人或高管进行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正,最后形成问卷终稿。
(1)股权激励存在多种具体方式,课题组基于前期调查在问卷设计上主要罗列了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虚拟股票、业绩股票四种方式,在每一种方式之后用较详细的文字解释了各自的含义;此外,被调查者还可以针对这四种激励方式以外的其他激励方式做开放式回答。在问卷发放前,课题组对调查专员进行了专门培训,对各种激励方式的异同做了进一步解释,力争做到调查的准确性。就问卷涉及的每种激励方式的具体含义而言,股票期权是指公司奖励被激励者在未来条件成熟时有低价购买公司股份的权利,又称为股份期权。员工持股计划即员工出资或接受公司奖励实质持有公司股份,员工是公司真实股东。业绩股票指在公司或员工业绩满足一定标准后,公司奖励给员工或员工以约定价格购买的公司股份。虚拟股份即公司奖励或员工低价购买虚拟股份,员工是形式上的股东只享有分红权,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东。
(2)统计还发现有部分企业针对不同的员工采用了两种以上的混合式股权激励模式。
(3)该方式区别于公司初创时的资本募集预留,主要是指在公司成立后的经营过程中,大股东将其持有的股权通过有偿或无偿的方式转让给被激励者。
(1)无现金行权指行权时出售部分股权获得的收益支付行权费用,余下股份存入个人名下。现金行权指行权时以现金方式支付行权费等相关费用。无现金行权并出售指行权时将股份全部或部分出售以获取行权价与市场价的差价。
(1)吕长江、郑慧莲、严明珠、许静静:《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设计:是激励还是福利?》,《管理世界》2009年第9期,第133页。
(1)黄群慧、余菁、王欣、邵婧婷:《新时期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7期,第5页。
(2)张衔、胡茂:《我国企业员工持股的发展困境与现实选择》,《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1期,第67页。
(3)周建波、孙菊生:《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研究》,《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第74页。
(4)李斌、孙月静:《经营者股权激励、约束水平与公司业绩---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8期,第119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