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燎祭用物及其意义
Things Used in Liao Sacrifice in Ancient China and Its Significance
作者:许科;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8,(03):-138-143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燎祭;柴薪;天地之间;人神之间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项目
中文摘要
燎祭是古时一种通过积柴燔燎而祭祀的重要祭法,从古代文献的植被记载、华北植被考古调查和民间习俗及树木特性来看,燎祭使用的柴薪多是栎、松类树木,且多限于暖温带落叶阔叶类树木,反映出祭祀礼仪中采用的原料的地域性,无形中造成了族群之间的区别;燎祭所使用的物品种类和施行方法,表达出古人的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1110.
[2]许进雄.燎祭、封禅与明堂建筑[J].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中国文字,5:19,1967.
[3]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长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4]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
[5]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6]吴征镒主编.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7]何炳棣.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1969.
[8]唐际根、周昆叔.姬家屯遗址西周文化层下伏生土与商代安阳地区的气候变化[J].殷都学刊,2005,(3).
[9]朱士光.历史时期华北平原的植被变迁[J].陕西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2,22:4.
[10]潘富俊著,吕胜由摄影.诗经植物图鉴[Z].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108.
[11]晁福林.试论春秋时期的社神与社祭[J].齐鲁学刊,1995,(2).
[12]杨福泉.走进图画象形文字的灵境——神游纳西古王国的东巴教[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127.
[13]弗雷泽.金枝[M].徐育新,等译.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14]宋濂等撰.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15]列维-斯特劳斯.猞猁的故事[M].庄晨燕,刘存孝,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7-108.
[16]脱脱等撰.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7]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中国自然地理总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228.
[18]史念海.河山集[M].上海:三联书店,1963:163-195.
[19]列维-斯特劳斯.神话学:生食和熟食[M].周昌忠,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92.
[20]列维-斯特劳斯.神话学:从蜂蜜到烟灰[M].周昌忠,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04.
[21]尤金.N.安德森.中国食物[M].马孆,刘东,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259-260.
①见《新唐书.后妃上》云:“太后加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遂封嵩山,禅少室,……封坛南有大槲,赦日置鸡其梢,赐号‘金鸡树’。”(宋)欧阳修,宋祁撰,中华书局,1975年,第3483页。又见《旧唐书.礼仪三》:“登封坛南有槲树,大赦日于其梢置金鸡树(按树字疑衍)。则天自制《升中述志碑》,树于坛之丙地。”(后晋)刘?等撰,中华书局,1975年,第891页。《本草纲目》第1811页亦云:“史言武后挂赦书于槲树,人遂呼为金鸡树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