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诉讼中的刑事政策类型研究论纲
A Study on the Criminal Policies in Chinese Criminal Procedure
作者:古立峰;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8,(03):-117-124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中国刑事诉讼;法治化;刑事政策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刑事政策在刑事诉讼中具有基础性的导向作用。我们应当通过对刑事政策的研究来评估刑事诉讼法律的现实样态的合理性及其变革的可能性。在中国刑事诉讼法治化的视野中,有必要从刑事政策的作用场域、立法性和司法性、适用时间的长短、诉讼过程的阶段性、社会形态等方面来进行分类,并探讨与刑事诉讼有关的各种刑事政策之间的关系,从而突破已有刑事政策研究的狭窄视野,改变对刑事法律尤其是刑事诉讼法的基本认识。
参考文献
[1]庞德.法理学:第二卷[M].封丽霞,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36-37.
[2]杜甘.比较社会学[M].李洁,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4.
[3]左卫民,周洪波.证明标准与刑事政策[J].比较法研究,2006,(2).
[4]波斯纳.道德和法律理论的疑问[M].苏力,译.北京:中国政大学出版社,2001:122.
[5]魏根特.德国刑事诉讼程序[M].岳礼玲,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03-213.
[6]赫尔曼.协商性司法——德国刑事程序中德辩诉交易[J].陈雷,译.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2).
[7]达马斯卡.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比较法视野中的法律程序[M].郑戈,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01-144.
[8]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组织编译.所有人的正义——英国司法改革报告[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213、223.
[9]阿尔布莱西特.审前羁押——实证的情况[C].中德强制措施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120-139.
[10]麦克洛斯基.美国最高法院[M].任东来,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268-277.
[11]鲍威.沃轮.法院与美国政治[M].欧树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330-354.
[12]宋英辉,吴宏耀.刑事审判前程序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17.
[13]胡建萍.证明标准问题之司法实务考查[J].法律适用,2002,(2).
[14]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M].胡宗泽,赵力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15]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2-94,146-169,192-346.
[16]西美尔.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44-294.
①关于刑法上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可参见周光权:《法治视野中的刑法客观主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6页。
①关于这一案件的精彩介绍,可参见林达:《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210-269页。
①与传统刑事政策有关的一些分析,见周洪波、汪俊:《传统社会中的刑事司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1年第10期。
②与此有关的一些初步分析,请参见拙作:《刑事诉讼中的刑事政策:以社会理论为基础的分析理路(一个导论)》,《法律科学》2004年第2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