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及其推进机制
On Urba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Promotion Mechanism
作者:曹萍;龚勤林;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6,207(06):-40-48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城镇化;中国特色;利益协调;包容发展;和谐共生;多元治理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推进机制研究”(10BKS029)
中文摘要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一条立足中国国情,注重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追求共同富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积极稳妥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必须立足制度创新和统筹协调,着力构建起集利益协调、包容发展、和谐共生、多元治理于一体的"四位一体"推进机制。
参考文献
(1)管玲:《毛泽东城市化思想初探》,《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年第3期。
(2)孙成军:《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探索及经验启示》,《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第3期。
(1)陈甬军:《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前线》2009年第5期。
(1)我国大城市城市化率不仅不及东京、香港,且人均建设用地是东京的近2倍、香港的近4倍。
(2)城镇化所带来的“造城运动”、闲置的场馆设施、重复建设等,导致我国城市的经济密度(地均GDP)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我国由土地推动的城镇化,带来了失地和失业并存、脱贫相对滞后的“拉美现象”,导致资产性收入两极分化,进而延伸至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分布的非均衡化,最终形成经济、社会和城市环境的失衡,演变成政府主导城市化与农民自主城市化的错位。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5)樊纲、武成良:《城市化:一系列公共政策的集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第2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