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利的转向——论敌友划分的限度
The Turn of Machiavelli——The Limit of Distinguishing Friends from Enemies
作者:李世祥;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5,197(02):-13-19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马基雅维利;色诺芬;敌友划分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马基雅维利的主要著作可以分为两类,即政治著作(《君主论》、《论李维》和《佛罗伦萨史》)和军事著作(《战争的技艺》),将《战争的技艺》与其他著作对比阅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哲学。敌友划分在西方历史悠久,古典政治哲学对敌友划分在军事和政治中的适用进行了严格区分。马基雅维利突破了这一限定,将二者合而为一,模糊了政治共同体的内与外、战争与和平的界限,其后果是使政治变得更加残酷焦灼,为后来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埋下了伏笔。
参考文献
1 马基雅维利:《战争的技艺》,崔树义译,冯克利校,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第192页。马基雅维利的《战争的技艺》有三个中译本,另外两个是:《兵法》,袁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用兵之道》,时殷弘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的《战争的技艺》引文均出自崔树义译本。
2 费利克斯·吉尔伯特:《战争艺术的复兴》,彼得·帕特雷主编:《现代战略的缔造者:从马基雅维利到核时代》,时殷弘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第2-22页。
3 Harvey C.Mansfield,Machiavellis Virtue,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p.191.
4 尼尔·伍德:《兵法》英文本引言,见《兵法》袁坚中译本附录,第285页。
1 马基雅维利:《论李维》,冯克利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79页。
2 J.G.A.Procock,The Machiavellian Moment:Florentine Political Thought and the Atlantic Republican Tradition,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5,pp.vii-viii,199.转引自崔树义译《战争的技艺》,第8页。
3 Quentin Skinner,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Vol.1,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pp.173-175.转引自崔树义译《战争的技艺》,第9页。
1 韦格蒂乌斯:《兵法简述》,袁坚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第184页。
2 布伦戴尔:《扶友损敌:索福克勒斯与古希腊伦理》,包利民、吴新民、李春树、焦华红译,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第56-58页。
3 库朗热:《古代城邦——古希腊罗马祭祀、权利和政制研究》,谭立铸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6页。
1纽维尔:《马基雅维利和色诺芬论君主的统治:一个双重的碰撞》,张奇峰译,韩潮主编:《谁是马基雅维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54页。
1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吴永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69页。
1 参见《君主论》14章;《论李维》,2.2.1、2.13.1、3.20、3.22.5、3.39.1-2。
2 尼尔·伍德:《兵法》英文本引言,见《兵法》袁坚中译本附录,第270-271页。
3 布伦戴尔:《扶友损敌:索福克勒斯与古希腊伦理》,第40、69页。
4 马基雅维利:《论李维》,第44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