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式结构、网格化管理与多机制保障——运动式治理中的纵向府际合作实现
Matrix Structure, Grid Management and Multi-mechanism Protection——The Achievement of Vertical Intergovernmental Cooperation in Campaign-style Governance
作者:文宏;崔铁;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5,198(03):-121-128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运动式治理;府际合作;扎根理论;矩阵式结构;网格化管理
Key words: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2011JZD030);;
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绩效管理理论研究”(71433005);;
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绩效结构、生成机制及中国情景下的实证研究”(7137310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与管理优化研究”
中文摘要
运动式治理语境下,纵向府际合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效率。应用建构型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借助具体案例,对运动式治理中府际合作的实现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发现,这一特定环境下的纵向府际合作有四种微观过程,可以被归纳为隐性和显性两种实现路径,矩阵式临时指挥系统、网格化管理结构和多种常规机制的非常态运用,保障了纵向层级合作的顺利实现。上述机制与结构创新,属于官僚系统内部的自我优化,其基本思路可以延伸至常规治理环境,以提高政府常态治理水平,升华国家治理能力。
参考文献
①张康之:《论官僚制组织的等级控制及其终结》,《四川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②王礼鑫:《动员式政策执行的“兴奋剂效应”假说》,《武汉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③杨志军、彭勃:《有限否定与类型化承认:评判运动式治理的价值取向》,《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④曹龙虎:《国家治理中的“路径依赖”与“范式转换”:运动式治理再认识》,《学海》2014年第3期。
⑤唐贤兴:《政策工具的选择与政府的社会动员能力——对“运动式治理”的一个解释》,《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3期。
①B.G.Glaser,A.L.Strauss,E.Strutzel,“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Nursing Research,Vol.17,No.4,1968,p.364.
②K.Charmaz,Constructing Grounded Theory:A Practical Guide through Qualitative Analysis(Introducing Qualitative Methods series),London:Sage,2006,p.58;K.Charmaz,“Grounded Theory,”in Jonathan A.Smith,Rom Harré,and Luk Van Langenhove,eds.,Rethinking Methods in Psychology,London:Sage,1995,pp.27-49.
③2014年7月3日,央视《新闻1+1》栏目以《“创卫”,还是“创伪”?2014版!》为题,对济南“创卫”期间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披露,引发网友大讨论。新闻内容详见央视官网。
④卡麦兹:《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64页。
⑤按照材料涉及主体不同分为市级政府材料(代码c)与区级政府材料(代码d);按照材料来源不同,分为新闻报道(代码n)、会议记录(代码m)与工作总结(代码s),这样,所有对市级政府的新闻报道就归类为cn,以此类推。
⑥为减少个人偏见对编码结果的影响,按照建构型扎根理论的建议,笔者同时邀请其他专业研究生对相同数据进行编码,并将两份编码表进行比对与整合。在此感谢兰州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研究生潘弈诺同学在初始编码中的帮助。
①限于篇幅原因未做全部展示,如有需要敬请联系本文作者:wenhong0413@sina.com
①建构型扎根理论,主张从建构主义研究中吸取方法,其中对编码家族的使用,说明这一方法不排斥对研究过程的人为干预,因而也就特别适合本文这类没有明确故事线,且类属代码相对零散的,针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关于扎根理论的分类探讨,请参见贾旭东、谭新辉:《经典扎根理论及其精神对中国管理研究的现实价值》,《管理学报》2010年第5期。
②“过程”编码家族的应用,详见B.G.Glaser,Theoretical Sensitivity:Advances in the Methodology of Grounded Theory,Mill Valley,CA:Sociology Press,1978,p.74.
③“结构—功能”编码家族,详见Glaser,The Grounded Theory Perspective III:Theoretical Coding,Sociology Press,2005,p.76.
①赵驹:《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管理世界》2013年第4期。
①杨宏山:《府际关系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2页。
②薄贵利:《论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5期。
③马斌:《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以浙江省、市、县政府间关系为研究案例》,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8年。
④刘祖云:《政府间关系:合作博弈与府际治理》,《学海》2007年第1期。
⑤俞红:《项目管理及其组织结构》,《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9期。
①唐皇凤:《社会转型与组织化调控: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网络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60页。
②倪星、原超:《地方政府的运动式治理是如何走向“常规化”的?——基于S市市监局“清无”专项行动的分析》,《公共行政评论》2014年第2期。
①M.K.Whyte,“Who Hates Bureaucracy?A Chinese Puzzle,”(1986)2007-05-14,http:∥deepblue.lib.umich.edu/handle/2027.42/51105,2014-10-1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