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质量理论本土化命题探析
Analyzing the Localization of Social Quality Theory
作者:杨泉明;张洪松;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5,198(03):-109-114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社会质量理论;本土化;中国语境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11AZD086)
中文摘要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欧洲社会质量理论应用到中国,但对这个产生于欧洲社会的理论在遭遇中国语境和解决中国问题时是否仍然有效和正当则缺乏深刻的省察。由于中国与欧洲对于理想社会发展图景的设定并不完全一致,在规范向度上也呈现出不同的意识形态偏好,简单移用欧洲社会质量理论分析中国问题容易造成削足适履的后果。欧洲社会质量理论对中国问题的解释力受到中国和欧洲在政治制度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福利模式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实质性差异的限制。应当结合中国自身的发展愿景和具体国情对社会质量进行重新定义,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质量概念、内涵和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①林卡:《社会质量理论:研究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②具体可参见花菊香:《灾害社会救助中保障、凝聚、包容与增能之整合路径》,《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谢海峰:《社会质量理论指导下我国农村扶贫事业发展研究》,《社会保障研究》2010年第6期;蒋占峰、张栋:《社会质量理论视阈下的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理论探索》2011年第5期;李勇、徐延辉、兰林火:《社会质量测量与城市社区创新——基于深圳市的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韩克庆:《社会质量理论:检视中国福利改革的新视角》,《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期;高红、刘凯政:《社会质量理论视域下中国包容性社会建设的政策构建》,《学习与实践》2011年第1期;高和荣、辛本禄:《中国民生建设的社会质量向度》,《江海学刊》2013年第2期;张海东:《社会质量视角中的社会风险应对》,《江海学刊》2011年第3期;金桥:《社会质量理论视野下的政治参与:兼论西方概念的本土化问题》,《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等。
①艾伦·沃克:《21世纪的社会政策:最低标准,抑或社会质量》,郑飞北译,杨团、关信平编:《当代社会政策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65-197页。
②沃尔夫冈·贝克、劳伦·范德蒙森、艾伦·沃克:《社会质量的理论化:概念的有效性》,杨锃、张莉译,张海东编:《社会质量研究:理论、方法与经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40页。
③其中,个人(人的)安全,主要关注法治的制度化;社会认可,主要关注社群成员个人相互之间的尊重;社会回应,主要关注群体、社群和系统的开放性;个人(人的)能力,主要个人的生理和/或精神方面的能力。具体可参见艾伦·沃克:《社会质量取向:连接亚洲与欧洲的桥梁》,张海东译,《江海学刊》2010年第4期。
④在欧洲社会质量理论中,社会性的机会是由四个基本条件决定的:(1)人们拥有互动的能力(赋权);(2)制度的和基础设施的情境对这些人而言是可用的(包容);(3)为互动的人的生存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其他资源(社会经济保障);(4)必要的、集体的价值和规范将促进共同体的培养(凝聚)。具体可见沃尔夫冈·贝克、劳伦·范德蒙森、艾伦·沃克:《社会质量的理论化:概念的有效性》,第1-40页。
①王卓祺:《治理视角下的社会质量与社会和谐的比较分析》,冯希莹译,《江海学刊》2010年第3期。
②袁浩、马丹:《社会质量视野下的主观幸福感:基于上海的经验研究》,《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①沃尔夫冈·贝克、劳伦·范德蒙森、艾伦·沃克:《社会质量的理论化:概念的有效性》,第1-40页。
②王卓祺:《治理视角下的社会质量与社会和谐的比较分析》,《江海学刊》2010年第3期。
①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人民日报》,2014年1月1日。
②王卓祺:《治理视角下的社会质量与社会和谐的比较分析》,《江海学刊》2010年第3期。
③高和荣、辛本禄:《中国民生建设的社会质量向度》,《江海学刊》2013年第2期。
④艾伦·沃克:《社会质量取向:连接亚洲与欧洲的桥梁》,《江海学刊》2010年第4期。
⑤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和谐社会理论提出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在福利供给中的角色不被强调,但国家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却一直受到重视。
①韩克庆:《社会质量理论:检视中国福利改革的新视角》,《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