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出版的中国文学英译作品
Chinese Literary Works in English Translation Published in Australia
作者:欧阳昱;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8,(04):-112-12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中国文学;澳大利亚;文学政治化;中国文学的英译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对中国文学进入澳大利亚的历史过程进行全面的勾勒,分析中国文学在澳大利亚长期遭受冷落的原因并对某些把文学政治化的澳洲学者提出批评,同时介绍当代中国文学在澳大利亚的译介现状。
参考文献
[1]欧阳昱.表现他者:澳大利亚小说中的中国人:1888-1988[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2]杜博妮.Paths in Dreams:Selected Prose and Poetry of Ho Ch’i-fang[M].昆士兰大学出版社,1976.
[3]Hugh Anderson.A Wind Across the Grass[M].Ascot Vale,Vic:Red Rooster Press,1985.
[4]欧阳昱.砸你的脸:当代中国诗歌英译[M].墨尔本:原乡出版社,2002:1-4.
[5]塞尔文.普里查德.月霜:唐宋诗词翻译[M].悉尼:布兰多和斯莱辛杰出版社,2000:15.
[6]钱志富.诗歌的可译与不可译新解[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1):45.
[7]伊恩.约翰斯顿.前言[M]∥吟香草:中国诗.帕达罗蒂出版社,2003.
①Yu Lan Poon对早期澳大利亚华文报纸的研究文章中未提及中国文学的发表情况。参见她的文章“The two-way mirror:contemporary issues as seen through the ey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press,1901-1911”(《双向镜面:华语报社眼中的当代问题》),原载Minorities:cultural diversityin Sydney(《少数民族:悉尼的文化多元化》)一书。悉尼: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出版社,1995,第50-65页。
②据笔者调研,中国对澳大利亚文学的译介是在1950年代初开始的。参见Ouyang Yu(欧阳昱):Bias:Offen-sively Chinese/Australian(《偏见:令人讨厌的澳华特性》,墨尔本:原乡出版社,2007)中“Chinese Reception of Aus-tralian Literature”(《澳大利亚文学在中国的接受情况》)一文,第47-60页。
③根据雷金庆(Kam Louie)的调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1953年才设立了该国“第一个中文教授职位”。参见其文《澳大利亚中国文学研究50年》(刘霓摘译),原文标题是“From Orientalists to Bent Bananas:Australasian Re-search in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Last 50 Years”,译文原载《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52-56页。
⑤有一本书粗看之下可能会使人以为是中国文学的英文译本。这就是1968年澳大利亚出版的一本奇书,名叫Three Persons Make a Tiger(《三人成虎》)。该书有几“奇”。一是译者竟是不通汉字的澳大利亚人。二是连译者也不清楚《三人成虎》原书作者究竟是谁,只知道是一个来自Wu Shih这个地方,名叫Wu Yu的无名作者,《三人成虎》的书名原是Wu Yu之书《南游记》的副标题。“译者”达尔.斯蒂芬斯(Dal Stivens)还以脚注指出,这个书名与余象斗的《南游记》同名,甚至在全书第一页注明“无忧子著《三人成虎》”。三是该书之被发现极其偶然。据达尔.斯蒂芬斯在前言中称,其翻译合作者是一位名叫Dr Tzu Hsu在悉尼德信街开店铺的华人,他在进货时发现包坛坛罐罐的发黄的宣纸上有该书的文字。参见达尔.斯蒂芬斯,Three Persons Make a Tiger,墨尔本:F.W.Cheshire,1968,p.xv。经调查,我发现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三人成虎》的典故原来出自《国语.吴语》。达尔.斯蒂芬斯所说的Wu Yu可能是“吴语”。其次,此《南游记》应该不是余象斗的《南游记》,因为后者有十八章,前者仅十六章,且内容经笔者对照也无相同之处。不过,很有可能整本书根本与翻译无关,而是斯蒂芬斯的有意“伪作”或“作伪”,一种类似戈尔斯密(Oliver Goldsmith)的《世界公民》(The Citizen ofthe World)(1762)和迪金森(G.Lowes Dickin-son)《约翰中国佬来信》(Letters from John Chinaman)(1901)之类的“虚构文本”。参见《双重他者:解构“落花”的中国想象》一文,无作者名,网址在: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2554;另参见赵毅衡《迪金森:英国新儒家》一文,网址在:http://www.xys.org/xys/magazine/GB/2000/articles/000809.txt。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收藏了斯蒂芬斯关于该书与其他作家的通信,惜乎没有其后人的同意,他人不得查取资料。但在介绍收藏文件时,国家图书馆称,这部著作实际上属“purported”(假托)。参见Guides to the Papers ofDal Stivens(《达尔.斯蒂芬斯文件指南》),网址在:http://www.nla.gov.au/ms/findaids/4713.html。
⑥该书是作者提交给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博士论文打印本,有495页,只在封面底部标有“南澳图书馆董事会”字样,有点像中国当年的“内部发行”资料。
①参见Barbara L.K.Pillsbury(芭芭拉.L.K.皮尔斯伯里)的书评文章,原载Journal ofAsian Studies(《亚洲研究杂志》)第43卷,第1期,p.136。
②有合译也有独译。参见其个人网站介绍:http://ihome.cuhk.edu.hk/~b110656/
③有人称其中文名字是“伊丽丝”。参见周发祥的网上文章《英语世界里的卞之琳》注6及注7: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ID=1480
①参见白杰明在该书中的引言,原载《新鬼旧梦:中国反叛者的声音》,纽约:Times Books,1992,p.xvi。
②参见Philip F.Williams(菲利普.F.威廉斯)的书评,原载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Chinese Affairs(《澳中》)第30期,p.174。
③参见孙文波《名词解释———白杰明》一文:http://sunwenbo.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47809&PostID=2172014&idWriter=0&Key=0
①参见亚马逊英文网站关于《中国人剖面》(Chinese Profiles)一书的介绍,其中说张欣欣和桑晔“模仿了斯塔斯.特克尔”:http://203.208.35.101/search?q=cache:L0UjZpa4LNIJ:www.amazon.com/Chinese-Profiles-Panda-Books-Xinxin/dp/7507100200+Studs+Terkel+influenced+sang+ye&hl=zh-CN&ct=clnk&cd=8&gl=cn&st_usg=ALhdy29-uz82v4uzfW0IRx728cO4QXI4NA。
②查遍亚马逊英文网站关于《中国直白》一书的介绍,也看不到该书编者白杰明和Miriam Lang是否参与翻译的任何介绍。参见:http://www.amazon.com/China-Candid-People-Peoples-Republic/dp/0520245148。
③很多前大陆人所写的英文作品采取的都是这种方式,如薛欣然的The Good Women ofChina:Hidden Voices(《中国的好女人:隐藏的声音》,Anchor,2003)也是找不到任何关于译者的文字介绍。参见:http://www.ama-zon.com/Good-Women-China-Hidden-Voices/dp/1400030803。关于这种现象,还可参见欧阳昱网上文章《告别汉语———二十一世纪新华人的出路?》:http://www.xys.org/xys/magazine/GB/2003/xys0310.txt
④参见“暨南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精品课程”介绍,在该网页底部:http://jpkc.jnu.edu.cn/2007/zgxdwx/main/jcjs/62.htm
⑤可参见其由白杰明翻译的文章Ghost Record,Yappa and His River(《录鬼簿、雅帕及其雅帕河》),原载Writing Home:Chinese Australian Perspectives(《家信:澳中视角》),Jacqueline Lo(罗美丽)编辑,堪培拉:亚太地区史分部南亚流散华人中心出版,2000,pp.8-13。
③如《南风》杂志2004年第2期(7首),《尤利卡大街》(Eureka Street)杂志2005年3月号(7首)和《新写作空间》(Space:NewWriting)杂志2005年第2期(6首)。
⑤参见ABC广播电台对伊恩的英文采访:http://www.abc.net.au/stateline/tas/content/2003/s954652.htm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