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智者心意识论研究
Tiantai Zhizhe's Thoughts On Consciousness and Mind
作者:刘朝霞;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8,(04):-64-68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天台智者;心;意识;三识;生死识;无明即法性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智者一生著述丰富,不同阶段的思想有一定的差异,关于心意识的说法也是如此。《法界次第初门》、《觉意三昧》等立足于中观,以《般若》、《大集》、《大智度论》为依释心意识。《法华玄义》、《法华文句》、《金光明经玄义》、《金光明经文句》等,将七、八、九识配合三轨等进行发挥,试图将地、摄师的争论与核心思想纳入圆教系统,但解释未免生硬。《维摩经玄疏》、《维摩经文疏》对于唯识学的理解已经相当准确,并基于此理解提出了自己一些独特的看法。
参考文献
[1]刘朝霞.南岳慧思心识论浅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7,(4).
[2]尹立.无意识与阿赖耶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3).
[3]高楠顺次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6册[Z].台北:白精舍印经会影印,1988.
[4]高楠顺次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4册[Z].
[5]皮朝纲.佛教美学研究琐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203.
[6]高楠顺次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9册:[Z].
[7]林国良.唯识学存在论及若干难题评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0).
[8]高楠顺次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8册[Z].
[9]高楠顺次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3册[Z].
①关于这一问题,杨维中《真识与妄识之辨:中国唯识古学心性论思想的主题》(收于《哲学门》第一卷(2000)第一期)一文有详细的梳理。
①《摄论》中的矿喻本来比喻三性,以金矿喻染净和合依他起性,即阿梨耶识,土喻分别性,金喻真实性。世亲《摄论释》说在矿之金为有垢真如,出矿之金为无垢真如。庵摩罗并不直接出现于《摄论》中,而见于陈译论释及《决定藏论》等中。
①《四念处》卷四云:“当知六识所有无明、所有智慧,并是缘因,缘因种、缘因性。七识所有无明所有智慧并是了因,了因种、了因性。八识所有无明所有智慧并是正因,正因种、正因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