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散札
Reading Notes on Lao Tzu
作者:查庆;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8,(05):-46-52+77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老子》;形式逻辑学;黄老之学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四川省“十一五”规划青年项目系列成果之一
中文摘要
《老子》是道家的重要著作,作为先秦道家哲学的重要著作,虽然它探讨本体论及体用关系等,其理性主义的思辨色彩较同期其他著作浓厚,但这部以理性主义为主的著作仍留存原始思维的痕迹。后世法家和兵家等之所以受《老子》的影响,当与《老子》在清虚无为的内圣之学以外,还保存或吸收了黄帝、太公等古道家的外圣之学很有关系。
参考文献
[1]道藏:第12册[Z].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
[2]高明:帛书老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6:221.
[3]道藏:第13册[Z].
[4]道藏:第11册[Z].843.
[5]尹志华.北宋《老子》注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4:36-39.
[6]刘俊哲,金岳霖.对老庄哲学的承继与新开拓[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2).
[7]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8]王弼,注.老子道德经[M].上海:上海书店,1986.
[9]王先慎.韩非子集解[M].上海:上海书店,1986:108.
[10]圣经[Z].中国基督教两会,2000.
[11]鲁道夫.奥托.论“神圣”[M].成穷,周邦宪,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12]刘向,撰.说苑校证[M].向宗鲁,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7.
[13]太平广记:第5册[Z].北京:中华书局,1961:1922.
[14]项楚.敦煌变文选注[M].成都:巴蜀书社,1989:369.
[15]笔记小说大观:22册[M].74.
[16]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64-69.
[17]蒙文通.经史抉原[M].成都:巴蜀书社,1995:36-38.
[18]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9]汉书:第6册[Z].北京:中华书局,1962:1730.
[20]丁四新.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38.
[21]太平御览:第3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0:2656.
[22]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54册[M].台北: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
[23]后汉书:第9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5:2395.
[24]文选[C].北京:中华书局,1977:653.
[25]战国策[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6]司马迁.史记:第7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7]史冰川,潘显一.有无相生和而不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5).
[28]刘咸炘.推十书:第2册[M].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96:1079.
①如波兰裔的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根据其对特罗布兰德岛(Trobriand Island)人的理性思维和对于因果的完全理解的考察,反对布留尔的原始思维的观念,也反对与原始思维观念相通的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金枝》中关于巫术的模仿律、接触律的原则。参见美国罗德尼.斯达克、罗杰尔.芬克《信仰的法则———解释宗教之人的方面》第10-11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意大利罗伯托.希普里阿尼、劳拉.费拉罗迪《宗教社会学史》第56-57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