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黄翔鹏音乐史学研究中“多重证据法”的运用
A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s of Multi-Evidence Methods in Huang Xiangpeng's Study of Musical History
作者:肖艳;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5,200(05):-74-78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黄翔鹏;“多重证据法”;音乐考古;曲调考证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黄翔鹏先生在中国音乐史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学术地位。他为摆脱"哑巴音乐史"的窘境而不懈努力,明确提出了"传统是一条河流"的重要思想,这已成为如何在音乐史中建立和深化证据长链的整体性指导思想。他身体力行,成功运用"多重证据法",在音乐考古、曲调考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对中国古代音乐史"史证范式"的构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十分重视资料建设,为古代音乐史研究夯实了史料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翔鹏:《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人民音乐》1980年第7期。
2 黄翔鹏:《中国古代音乐史——分期研究及有关新材料、新问题》,《黄翔鹏文存》,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778页。
1黄翔鹏:《论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关系——音乐史论之一》,《黄翔鹏文存》,第87页。
2黄翔鹏:《论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关系——音乐史论之一》,《黄翔鹏文存》,第94页。
3黄翔鹏:《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的已知音响资料与我国音阶发展史问题》(上、下),《音乐论丛》1978年第1 辑、1980年第3辑。以下简称《问题》。
1马承源:《商周青铜双音钟》,《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2黄翔鹏:《均钟考——曾侯乙五弦器研究》,《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第1、2期。
3李纯一:《中国上古出土乐器综论》,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第460页。
1黄翔鹏先生第二本论文集,即命名为《溯流探源——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
2黄翔鹏:《逝者如斯夫——古曲钩沉和曲调考证问题》,《黄翔鹏文存》,第425页。
3黄翔鹏根据笙管乐定调高谱例《忆江南》,此曲详见山西省文化局音乐工作室1980年油印刊出的《五台山寺庙音乐》第一册。
4参见黄翔鹏:《试从北辙觅南辕——弦管乐调历史之迷的猜测》,《黄翔鹏文存》,第493页。
5参见黄翔鹏:《中国传统音乐的高文化特点及其两例古谱》,《黄翔鹏文存》,第494-501页。
6参见黄翔鹏:《楚风苗歈和夏代“九歌”的音乐遗踪》,《黄翔鹏文存》,第504-516页。
7参见黄翔鹏:《人间觅宝——北宋龟兹部〈舞春风〉大曲残存音乐的下落》,《黄翔鹏文存》,第525-529页。
8黄翔鹏:《中国传统音乐的高文化特点及其两例古谱》,《音乐研究》1991年第4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