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动摇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再读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Arbitrariness As an Unbreakable Principle of the Linguistic Sign:Rereading Saussure's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作者:王永祥;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8,(06):-66-72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语言符号;语言产生模式;任意性;可论证性;象似性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提出了挑战,并以语言符号的可论证性或象似性特征为依据,对任意性特征进行否定。根据符号、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提出语言产生的模式,并针对"可论证"说和"象似"说对任意性原则提出的挑战进行商榷和反驳。我们的结论是:任意性是语言符号不可动摇的原则;可论证性或象似性只能是置于任意性这一根本原则之下的补充,而不可能替代任意性。
参考文献
[1]F.deSaussur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Trans.R.Harri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Press,2001.
[2]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李葆嘉.论索绪尔符号任意性原则的失误与复归[J].语言文字应用,1994,(3).
[4]李葆嘉.论语言符号的可论证性、论证模式及其价值[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65-66.
[5]王寅.标记象似性[J].外语学刊,1998,(3).
[6]王寅.从话题象似性角度谈英汉句型对比[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88.
[7]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5).
[8]肖娅曼.纯粹任意性原则与纯粹的价值系统——纪念《普通语言学教程》发表90周年[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9]索振羽.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是正确的[J].语言文字应用,1995,(2):75.
[10]李葆嘉.人类文字起源多元发生论[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5,(6)、1996,(1).
[11]王德春.论语言单位的任意性和理据性——兼评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J].外国语,2001,(1):75.
[12]朱永生.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
[13]王寅.象似说与任意说的哲学基础与辩证关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
[14]王永祥.缘何“多少”而非“多多”-——从标记理论视角看多/少的对立和不对称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5).
[15]王寅.滤减象似性与语言符号象似性[J].外语学刊,1999,(2):14.
[16]王寅.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象似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2):51,52.
[17]张柏然.新时代英汉大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099.
[18]陈忠.认知语言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601.
①著有《文字自源借源论》(《江苏社会科学》1988年第1期)等论文,以及专著《汉语起源与演化模式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