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阐释学的意识形态文学批评
The Ideolog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s a Sort of Hermerneutics
作者:邱晓林;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8,(06):-47-52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审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批评;意义论;总体化策略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在唯物史观的层次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同时,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者却让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理论尴尬。唯一的出路是在批判理论而非学科理论的视野中领会马恩关于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形式的论述,并从中获取意识形态文学批评的意义论启示,即在经济基础的变更引发上层建筑的变革这一总体的关联效应中,揭示文学作为一种境遇反应之精神形式的发生学秘密。由此,意识形态文学批评在以实证还原为取向的总体化策略中展开其雄辩的运作。但最终它要面对两个致命的质疑:第一,审美批评在其阐释模式里几无存在的空间;第二,其总体化策略的前提即总体化本身在理论合法性上就是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马睿.“审美意识形态”论争述评[C]∥中外文化与文论:第14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2]吴兴明.“审美意识形态”与批判理论的学科化[J].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2).
[3]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76.
[4]卢卡契文学论文集:第1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5]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政治无意识[M].王逢振,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6]Terry Ealgleton,Milne Drew.Marxist Literary Theory:AReader[M].Oxford UK&Cambridge USA:Blackwell,1996:11.
[7]Terry Ealgleton.Criticism&Ideology[M].London:Verso,1978:44.
[8]萨特.辩证理性批判[M].林骧华,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114.
[9]吕西安.戈德曼.隐蔽的上帝[M].蔡鸿滨,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23.
[10]弗雷德里克.詹姆逊.马克思主义与形式.序言[M].李自修,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
①参见钱中文《文学意识形态与不是意识形态论引起的论争》,载《中外文化与文论》第14辑;冯宪光《从意识形态论到审美意识形态论》,载《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