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国际东方战略再探讨——从世界革命理论的视角看
A Further Discussion on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Oriental Strategy:As Viewed from the World Revolution Theory
作者:何云庵;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8,(06):-15-23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马克思;列宁;世界革命;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中国革命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共产国际在成立初期对于东方革命的总体构想,学界通常以"东方战略"名之。这个说法流行虽广,却有把复杂的历史简单化之嫌。最大的问题在于忽略了共产国际对东方革命的设想是从世界革命总体布局出发的。直到1920年,列宁和共产国际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意义上坚持世界革命理论。尽管在共产国际二大上对东方革命的前景作出了超越阶段的乐观估计,但仍然是以欧洲革命胜利为前提的。直到共产国际四大,随着欧洲革命陷入低潮,东方革命在世界革命中的地位才变得突出,但却脱离了原来世界革命理论的框架,这是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大革命中一系列错误的总根源。
参考文献
[1]姚洪亮.“东方战略”的历史溯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5).
[2]姚金果,等.共产国际、联共(布)和中国大革命[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42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2版第4卷:“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
[5]列宁.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列宁.列宁选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编辑委员会.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文件[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12.
[8]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9]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G].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10]季诺维也夫.论共产国际[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①民族革命运动就性质而言是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在列宁的初稿中写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但在讨论中认识到原稿的措词会导致抹杀共产党人的革命运动和改良主义运动的区别。这也反映了殖民地和被压迫民族革命的复杂性。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第123-124页。
①《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决议》长期被认为是共产国际东方战略的经典文本,认为该文件第一次阐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统一战线进行民主革命的策略。但其实该文件中关于上述策略只略有提及。已有研究指出该文件主要取向还是向资产阶级进攻及和工人运动中的非共产党派别划清界限,参见张喜德:《中共早期排斥国民党的政策与共产国际成立伊始的“进攻理论”》,载《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7月版。但该文重点不在此,故对《决议》究竟谈些什么,尚可讨论。篇幅所限,只能另文展开。
①参见张光明:《世界革命理论与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国际共运史研究》1992年第1期;《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与东方社会主义并无联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