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藏敦煌写卷ф.102《维摩经疏》研究
A Study of The Record on the Meanings of the Vimalakirti-Nirdesa Sutra in the Russian Collection of Dunhuang Manuscript ф. 102
作者:郑阿财;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9,221(02):-134-143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敦煌写卷;ф.102;维摩义记;佛经义疏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俄藏敦煌写卷ф.102《维摩经疏》残卷1-56行内容与隋代慧远《维摩义记》卷第一颇多相同;56行题有"维摩经疏第一";57-317行内容系疏释罗什本《维摩诘经》之《佛道品第八》至《嘱累品第十四》,与S.2732《维摩经义记·卷第四》各品内容几乎全同,只是小有简略,当与P.2273、日本大谷二乐庄旧藏同为一系。ф.102分别汇抄二种有关《维摩诘经》的注疏以成编,不论是前部抄录慧远《维摩义记》卷第一,还是第二部分抄录S.2732佚名《维摩经义记》所疏释各品内容,皆系精心摘录裁剪且有所增补,并非一字不漏的照录,其文字简明流畅,极便于研习和讲授,呈现了敦煌佛教日常用经的抄本特色,是《维摩诘经》义疏学的宝贵资料。
参考文献
① 矢吹庆辉(1879—1936),1930年编成《鸣沙余韵:敦煌出土未传古逸佛典开宝》影印出版,1932年2月刊行的《大正新修大藏经》第85册“古逸部”便是根据《鸣沙余韵》作为基本材料。其中2768号收录S.2106《维摩义记》、2769号收录S.2732《维摩经义记·卷第四》,提供了初期敦煌《维摩义记》研究主要的文本依据。
② 日本敦煌写本研究会:《敦煌本〈维摩义记〉》(1-4),《大正大学综合佛教研究所年报》第6、7、8、9号,1984、1985、1986、1987年,第79-99、123-136、129-146、77-100页。
③ 平井宥庆:《敦煌本南北朝维摩经疏の系谱》,《大正大学综合佛教研究所年报》第4号,1982年,第1-19页;《敦煌本南北朝维摩经疏と注维摩》,《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30卷第2号,1982年,第771-775页;《敦煌本〈注维摩诘经〉の原形につぃて》,《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31卷第2号,1983年,第812-817页;《敦煌本〈维摩经义记〉考》,《大正大学综合佛教研究所年报》第5号,1983年,第33-52页。
(1)如:《杏雨书屋〈敦煌秘籍〉所见〈维摩诘经〉及其相关文献》,《佛光学报》2016年新2卷第1期,第1-33页;《从单注到合注:中古丝绸之路上〈注维摩诘经〉写本研究》,《唐研究》第22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26页;《敦煌写本〈维摩义记〉抄写年代及系统分析》,《佛光学报》2017年新3卷第2期,第1-40页;《单注到集:从敦煌吐鲁番写本遗存看僧肇〈注维摩诘经〉的流传》,《佛光学报》2018年新4卷第1期,第99-139页。
(2)如敦煌市博物馆藏055《妙法莲华经》写卷,是唐高宗咸亨三年经生王思谦抄写的《妙法莲华经》卷第六,题记中详细记录了“用纸二十张”“装潢手解善集”“初校”“再校”“三校”“详阅”等等,其慎重可知,是官方标准一切经的写本。
(3)详参藤枝晃:《敦煌出土の長安宮廷寫經》,《塚本博士頌壽記念佛教史學論集》,京都:平樂寺書店,1961年,第648-667页;毛秋瑾:《敦煌写经书法研究》第二章“官方与佛教写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4)孟列夫主编:《俄藏敦煌汉文写卷叙录》,袁席箴、陈华平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500-501页。
(5)《俄藏敦煌文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55-164页。
(6)详参郑阿财:《敦煌写本〈维摩义记〉抄写年代及系统分析》,《佛光学报》2017年新3卷第2期,第1-40页。
(7)括号中标著者分别为《大正新修大藏经》册数、编号及所录《维摩义记》的页数、栏位、行数。下类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