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婚姻考
A Study on the Marriage of the Li Family in Zhao Prefecture i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作者:陆路;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9,221(02):-122-133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北朝;世族;赵郡李氏;婚姻
Key words:
基金项目: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创新团队项目;;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北朝元氏文学家族研究”(2018BWY027);;
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建设项目
中文摘要
赵郡李氏是北朝重要世家大族,是河北大族的代表,其家族婚姻也关涉北朝很多高门大族,结合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进行系统考索可以发现,赵郡李氏大约与二十余家族有婚姻关系,现可知婚姻近百例,因地缘因素,与河北世族的婚姻占约一半。北朝后期,赵郡李氏通婚的家族面有较大拓展,体现其社会基础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为了提高家族政治地位,赵郡李氏与元魏宗室和高齐宗室有较多婚姻,北朝宗室愿与之通婚,也体现了赵郡李氏在河北旧族中较高的地位。
参考文献
① 陶钧:《北魏崔宾媛墓志考释》,《收藏家》2012年第6期,第25-34页。以下称引崔宾媛墓志及盖,皆见于此文。
② 《魏书》卷四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103页。
③ 胡海帆、汤燕:《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90页。
(1)李翼、崔徽华墓志拓片见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北考古队:《河北赞皇县北魏李翼夫妇墓》,《考古》2015年第12期,第64、76页。
(2)《魏书》卷五十六,第1251-1252页;卷一百八,第2753页。
(3)陶钧《北魏崔宾媛墓志考释》已指出当依崔巨伦所撰墓志,崔逸为崔宾媛弟。
(4)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七册,北京:线装书局,2008年,第220页。以下所称引《李宪墓志》皆出于本书219-220页。
(5)《魏书》卷四十九,第1099页。
(6)倪润安:《河北曲阳崔楷墓的年代及相关问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3年第2期,第34页。以下所引《崔楷墓志》皆见于此文。
(7)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九册,第119页。
(8)《魏书》卷五十六《崔逸传》,第1256页。
(9)毛远明:《汉魏六朝墓志校注》第十册,第112页。
(10)陶钧:《北魏崔宾媛墓志考释》。
(11)大同北朝艺术研究院:《北朝艺术研究院藏品图录:墓志》,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年,第136页。
(12)《北史》卷三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174、1183页。
(13)周晓薇、王其祎:《隋代墓志铭汇考》第一册,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第32-33页。以下所称引《崔芷蘩墓志》皆见于本书32、33页。
(14)《北史》卷三十三,第1217页。
(15)分见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八册,第392页;第九册,第243页。
(16)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四册,第362页。以下称引《崔敬邕墓志》皆见于此。
(17)《北史》卷三十三,第1238页。
(18)以上二传,参见《魏书》卷四十九,第1103-1105页;《北史》卷三十二,第1161页。
(19)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十册,第67页。以下所引《李祖牧墓志》皆见于此。
(20)《新唐书》卷七十二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787页。
(21)以上二传,参见《北史》卷三十三,第1216、1224页。
(22)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十册,第40页。以下所引《李琮墓志》皆出于此。
(23)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石刻史料新编》第三辑第三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年,第185页。
(24)《新唐书》卷七十二下,第2730页。
(25)以上二传,参见《北史》卷三十三,第1215、1207页。
(26)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四册,第275页。
(27)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北考古队:《河北赞皇县北魏李仲胤夫妇墓发掘简报》,《考古》2015年第8期,第86页。
(28)《北史》卷四十三,第1591页;《魏书》卷四十九,第1102页。
(29)《北史》卷四十三,第1580页。
(30)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五册,第150页。
(31)毛远明:《汉魏六朝墓志校注》第七册,第219页;《魏书》卷四十七《卢玄传》,第1062页。
(32)《魏书》卷四十七,第1063页。
(33)《北史》卷七十六,第2911页。
(34)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八册,第42页。
(35)《魏书》卷二十六,第936页。
(36)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十册,第69页。
(37)《北史》卷三十三,第1232页。
(38)以上四传,参见《北史》卷三十三,第1213-1214页。《魏书》卷五十五,第1219页;卷五十三,第1173页;卷三十二,第758页。
(39)《魏书》卷三十二,第757页;《北史》卷二十四,第867页;《新唐书》卷七十二下,第2749页。
(40)《魏书》卷二十四《崔玄伯传》,第620页。
(41)《魏书》卷一百四,第2321页。
(42)罗新:《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05页。
(43)《北史》卷三十一,第1143-1144页。
(44)周晓薇、王其祎:《隋代墓志铭汇考》第二册,第106页。
(45)《魏书》卷三十六,第846页。
(46)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石刻史料新编》第三辑第三册,第201页。
(47)《魏书》卷五十六,第1237、1246页。
(48)周晓薇、王其祎:《隋代墓志铭汇考》第二册,第301页。
(49)以上四处征引,参见《魏书》卷一百六,第2471页;卷三十八,第878-879页;卷九十三,第1990页;卷四十九《李灵传》,第1098页。
(50)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五册,第304页。
(51)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十册,第321页。
(52)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八册,第392页。
(53)《新唐书》卷七十二下,第2770页。
(54)夏炎:《中古世家大族清河崔氏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62页。
(55)《北齐书》卷十六,第214页。
(56)墓志文见于张淮智:《北齐段荣墓志的史料价值》,《河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第65页。
(57)《北史》卷五十四,第1963-1964页。
(58)以上二墓志,参见周晓薇、王其祎:《隋代墓志铭汇考》第二册,第277页;第五册,第284页。
(59)《魏书》卷四十五,第1015页。
(60)《魏书》卷八十三,第1818页。
(61)参见王连龙:《新见北朝墓志集释》,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第40页。
(62)以上两例征引墓志,参见周晓薇、王其祎:《隋代墓志铭汇考》第五册,第291页;第四册,第376页。
(63)以上二传,参见《北史》卷三十三,第1224、1216页。
(64)赵君平:《秦晋豫新出墓志搜佚》,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第57页。
(65)《魏书》卷二十,第526页。
(66)《北史》卷十四,第523页;《新唐书》卷七十二上,第2579页。
(67)《北史》卷七,第261页。
(68)《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5148页。《魏书》卷十《孝庄帝纪》(第257页)将“安乐王鉴”误作“乐安王鉴”。
(69)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六册,第26页。
(70)《魏书》卷十九下,第508页。
(71)《北史》卷十四,第521页;卷三十三,第1216页
(72)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九册,第333页。
(73)《北史》卷三十三,第1218页;卷十四,第526页。
(74)叶炜、刘秀峰:《墨香阁北朝墓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87页。
(75)《北史》卷五十二,第1880页
(76)今据《李祖牧墓志》,亦可证《北史》卷五十六《魏收传》载“安德王延宗纳赵郡李祖收女为妃”(《北齐书》卷三十七《魏收传》为后人据《北史》补,亦作祖收),祖收为祖牧之讹,赵万里先生的判断正确。
(77)《北史》卷十四,第527页。
(78)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十册,第72页。
(79)《北史》卷五十一,第1860-1861页。
(80)《北史》卷十四,第523页;卷五十一,第1852-1854页。
(81)《北史》卷三十一,第1143-1144页;卷四十一,第1505页。
(82)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石刻史料新编》第三辑第三册,第185页。
(83)周晓薇、王其祎:《隋代墓志铭汇考》第一册,第32页。
(84)《北史》卷三十三,第1222页。
(85)赵文成、赵君平:《秦晋豫新出墓志蒐佚续编》,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140页。李淑容约为东祖房李纬之女,详见陆路:《北朝赵郡李氏文学与学术考论》,《西南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第135页。
【关闭】